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期末备考部编版高一高二高三语文上学期期 [复制链接]

1#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有五道大题。考试时长分钟,满分分。

一、语文基础。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冠冕国粹檄(xí)文蹩(biè)脚

B.战栗萧索脊(jǐ)梁倔(jué)强

C.迁谪浮燥句读(dòu)乍暖还(huán)寒

D.跬步恬然商贾(jiǎ)阿谀(yú)奉承

2.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木直中绳:中间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声非加疾:劲疾

B.君子不齿:并列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古之学者必有师:有学问的人

C.举酒属客:劝请冯虚御风:同“凭”,乘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

D.崖限当道者:门槛苍山负雪:背、覆盖阳谷皆入汶:山北面的山谷中的水

3.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拘于时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师不必贤于弟子

阅读下面小段,完成4-6题。

诗歌为什么会有唐宋之分呢?唐诗达到的炉火纯青的境界几乎人所公认,宋诗为什么不能沿着唐诗的路子继续走下去呢?每个诗人都希望自己能写出优秀的诗篇,但是,只有创造才是取得成功的途径。再优秀的东西如果被无数人模仿,最后也必定成为陈词滥调。所以,即使是吸取前人的经验,也要在有所创新的前提下吸收。唐朝人似乎有着一颗专为作诗而生的脑袋,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已经把诗歌推上了极致。宋代人看唐诗的时候,就像仰望一座险峻雄伟的高山,通向山顶的大道已经被唐朝诗人们挤满了,为了使自己不被挤下山去,只好冒着危险铤而走险,于是就有了和唐朝截然不同的风格境界,历史上也就有了诗歌的唐宋之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注重意境创造,追求一种无法用理性思维解释的空灵美;宋诗长于议论,作诗也要讲究学问。唐诗读起来像珠子一样圆润流利,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宋诗读起来却让人颇费脑筋。从总体上看,唐宋诗歌的确是有差别的,但对唐宋的理解却不能简单的归纳为唐朝或宋朝。在钱钟书的心目中,唐诗是一切崇尚意境的诗歌的统称,宋诗是一切注重说理的诗歌的统称。像杜甫、韩愈、白居易、孟郊都属于能写出宋调的唐代诗人,而宋代的姜夔、永嘉四灵等人都属于能写出唐诗风格的诗人。

选自阿涂的《唐宋诗歌的迥异风格》有删改

4.文段中划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当的一个是(2分)

A.炉火纯青B.陈词滥调C.铤而走险D.截然不同

5.下列文字是文章的第二段内容,其中最合理的排列顺序为(2分)

①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情

②钱钟书先生认为,唐诗宋诗的区别不在朝代而在风格

③前者像唐诗

④但是,什么是唐诗和宋诗区分的标准呢?

⑤有的人沉稳老成,行事理智

⑥它们完全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同时存在

⑦后者则像宋诗

⑧有的人性格开朗,充满激情

A.④②①⑧⑤③⑦⑥B.④①⑧⑤③⑦②⑥

C.④⑧⑤③⑦②①⑥D.④②⑥①⑧⑤③⑦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后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出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C.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风格沉郁顿挫,显示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D.《师说》的作者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师说》的“说”是一种文体,与《马说》一样,都是说理辨析类文章。

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8至11题,共14分。

韩愈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深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馀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据曹。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顿役直。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马。愈因使过华,知其事,以为刺史相*,上疏理涧,留中不下。诏监察御史李宗爽按验,得涧赃状。再贬涧封溪尉。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今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论佛骨表》。

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日:“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②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①量移:改任。②乖刺:悖谬

7.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愈生三岁而孤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B.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博士:指博学的人士。

C.作《进学解》以自喻喻:开导

D.愈素不喜佛素:向来

8.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由是知名于时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愈因使过华,知其事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韩愈在要考进土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投送到公卿之间,曾担任过宰相的郑馀庆很欣赏他,因此韩愈在当时很快就出了名。

B.在徐州做张建封的幕宾的时候,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认可,说话越来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

C.在阎济美与柳涧的问题上,韩愈没有做充分的调查,就认为两个刺史相互袒护,上书朝廷替柳涧开脱,最终被皇帝贬为国子博士。

D.从皇帝到百姓为了能求得凤翔法门寺中释迦文佛骨的保佑,都虔诚地信奉,韩愈因为向不喜欢佛教,于是上了一篇《论佛骨表》,结果惹得皇帝大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B.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C.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D.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3分)

(2)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共9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②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释]①端溪石池:指端溪砚。②行:将要。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13.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江总《雨雪曲》)

B.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杜甫《岁暮》)

C.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北征》)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14.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5分)

15.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丘峦崩摧。洞天石扉,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_______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请写出《登高》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6)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8)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9)爱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10)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6.填空(每空1分,共9分)

(1)子曰:“道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从我者,其由与?”

(2)宰予昼寝。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______________。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4)《乡土中国》的作者是①先生。书中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探讨对我们认识当今中国社会仍有帮助。比如,在乡村的“熟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能不需要②,但这绝不能说是乡下人“愚”的表现;作者十分形象地用“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来作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格局:③格局;在男女有别的乡村,家庭生活一般以④为主轴,以异性为辅;而乡村的治理,一般情况下不靠法治,而是靠来源于传统的⑤等等。这些发生在乡村社会的现象仍然会隐隐约约地出现在当今的城市生活中。所以,作者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⑥性的。

17.《论语》翻译(翻译划线部分即可,7分)

(1)子曰:“①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②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3分)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分)

(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2分)

四、文学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小题,共20分。

中药芬芳

①年阳春的正午,我走进这间叫做“春泽堂”的百年中药店,为病中的母亲取药。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和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全被隔在外面了。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

②“春泽”,是取自“春天的光泽”之意。我坐在凳子上想,在春天中享受光泽,多好啊。这样想着,我等候抓药的心情就比较悠然自得。我坐的长条凳,木板厚而重,上面的红漆漆面斑驳,可凳子依旧是那样的结实。坐上这样一条凳子,心自然也会踏实了许多。

③装中药的木匣子,大小一致,上面一律用规规矩矩的正楷毛笔字写着药名,有数百种药,可抓药的医生目光一扫药方子就能准确无误地走到装那味药的小匣子边,轻轻一抓,数量常常是八九不离十,这就是熟能生巧啊!中药最是讲究配药的分量,多一分少一分则药效有天壤之别。这就是中草药的奇妙之处!我看着抓药的医生有节奏地来回走动,他时或来到案板边看一眼医生开的药方子,时或轻轻拉开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小木匣子,取药,用小秤称,轻轻地抖去一些,确保重量的准确,而后返回案板,将药倒在*皮纸上或纸袋中,再返回称第二味配药。他们的动作轻而柔,来来往往,脚踩在木地板上也从不会发出巨大空洞的声响。看着这流畅的动作,病人的疼痛仿佛也一下就减轻了许多。在中药店看医生抓药,谁都会赞同这样的说法:那抓药的医生本身也是一味药啊!

④药抓好了,医生朝空中轻轻一招手,“唰唰唰”就开始包药了。我暗自称奇,这多像魔术般奇妙神秘啊!仔细看,禁不住哑然一笑,原来看似虚无的空中还垂着一根根的白线呢。抬头望去,蓝瓦下的屋脊上还吊着一个个纺锤形的线圈呢。那些线垂在空中,医生们随手就可包药了,一点也不用担心线会缠在一起解不开。这样的方法,既科学又节省时间,实在是妙。

⑤中药包好了,配药的医生就大声喊出某人的名字。有人应声而起,取药离开,又有人进来坐下。等待的过程,有些淡淡的焦急,也有些心安理得。我看不见医生白口罩后面的表情,但那一双双眼睛却是同样的安静,同样的会说话,一如中药店里舒缓流淌的时光。与那样的眼睛对视,人自然而然会放下心来。药到自会病除的!

⑥中药成为我眼中飘着草木气息的意象,是在年的早春。那年我7岁,跟随着祖父,与中药结缘。祖父喜欢舞文弄墨,但常年的哮喘却让他饱受折磨。在早春的回潮湿气里,祖父用娟秀小楷字体抄写的*纸药方,带着发霉的味道。这些方子,在如今的我看来,是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

⑦祖父喜欢带着我走在午后的阳光里,拐过几条窄窄的街道,去“邱氏中药铺”拜访邱伯。当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溜进屋内。当我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陈旧的木屋,却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掉了金粉的牌區,风雨剥蚀的门联以及柔和光线穿过屋檐斜漏的瘦影,让我仿佛遁入明清的旧宅里。我的额头在古老的光线里,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黑色的地面,黏糊糊的,像被捣稠的面糊。而黑色古朴的药架子,长满了深藏不露的抽屉。抽屉的表面贴着药材的名称。一味味带着神秘感、可以救死扶伤的药啊!那些药名如同亲兄难弟,铺满了*纸:半夏、冬青、春不见、莲心、防已、相思子、怀熟地、咸秋石、雪里青……

⑧这些药名,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又耐人寻味。

⑨浓厚的中药味,有点呛人,但我还是闻个不停。我拿起药材,细细地品赏,就像欣赏祖父铜皮盒里那些闪光的银元和铜钱。但这些稀奇古怪的药材比“光绪元宝”和“乾隆通宝”可爱多了。那时候,我就想,将来我就做一个乡村的药铺郎中算了,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如今看来,我是低估了工业文明的力量,西药已经超越了中药,成为了看病的主导。而我当药铺郎中的梦想,也在时间的过滤器里,被淘洗干净。现在我更多的是成年男人的焦灼和忧虑,全然没有了当初站在药铺架前的豪情壮志。

⑩很长一段日子,我和祖父都是在“邱氏中药铺”的木屋度过的。邱老伯在中药铺的后院,给祖父煎药。黑色的沙钵上面,升腾起一股温情的轻烟。当祖父喝下苦涩的中药,我觉得仿佛一个个生命融入到祖父的血液里。之后,祖父的哮喘有所好转。我们去中药铺的日子就渐渐少了。

?最后一次去“邱氏中药铺”依旧是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掉了金粉的牌匾,在阳光下异常醒目。幽深、阴暗的木屋,越加衰败,如同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阳光下。我当时还不明白伤感之类的词语,但是一股难过的激流那时却在心中激荡。我感觉眼角有点潮湿,带着孩子独有的敏感和单纯。几年之后,邱老伯先我祖父而去,他的中药铺也被一排崭新的诊所和药房取代了。

?周作人在《草木知秋》中说:“生病,吃药,也是现世的快乐呵。尤其是吃中药。”读后我不禁感叹:世上居然还有一个人也如我般从草药中喝出快乐来!回想那些中药颗粒,我就似闻到阵阵的草木芬芳,鼻息间的香气更浓重了。

?时光渐逝,病中的我同样垂青于中药的疗效。冰片、半边莲、夏露、荭草、紫藤……这些中草药的名字给我留下了绿色健康的记忆。每当我端着浓浓的中药汤,就仿佛看到草木森森,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浑身流动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

?有时病中喝多了中药,我会带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我特别喜爱那种药香,常抬起衣袖闻闻那股草木的香气。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把实用的沟壑填得满满的。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

(取材于林文钦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即写在“春泽堂”抓药时所见景象,传递出中药铺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

B.作者说抓药的医生“也是一味中药”,是因为他们非常熟悉中药药理而且医术高明。

C.“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承载着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

D.作者借周作人的话说明中药特有的草木香气带给人自然的生命气息,弥足珍贵。

E.文章以充满深情的笔触叙写了关于中药的丰富记忆与联想,怀念中不乏惋惜。

19.诗情画意又耐人寻味的中药药名吸引人们编制了许多有趣的谜语,请结合第⑦段的中药名为下面谜语选定谜底,将最准确的药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每空限写一个)(2分)

(1)五月既望:_____________(2)低头思故乡:_____________

20.第11段的划线句是关于“邱氏中药铺”的描写,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21.本文题为“中药芬芳”,“芬芳”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分)

22.文章结尾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五、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0分)

(1)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辉煌灿烂的仙境、《登高》中登楼所望的飘飞落叶。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句诗描绘成一幅画面,字左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今年入冬以来,京城已有几场小雪降临,带给人们不少惊喜。雪后的附中校园,不仅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更带给我们一段美好的记忆。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一段雪中或雪后(雪未化时)校园内课间休息时的场面,字左右。

24.大作文(50分)

握手,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

普通人之间的握手,意味着祝贺、勉励、关爱、化解隔阂;国家元首之间的握手,则意味着和解、和平、合作、共谋发展。

握手时,你感受到的情感,虽然偶有淡漠、敷衍、傲慢,但更多时候是热情、真诚、温暖……

握手的次数有很多,但印象深刻的也许只有几次:初次见面的激动,离别之际的不舍,久别重逢的欣喜,误会消除、恩怨化解的释然……

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字,叙事合理,描写生动。

参考答案

一、基础(12分),

1.B

2.C

3.B

4.C(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陈词滥调: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5.A

6.D(韩愈,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为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7.B博士是古代官名。

8.C

9.B“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认可”无中生有。

10.D“大梁”作“出镇”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由此排除B、C两项。“真率”为“发言”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由此排除A项。

11.

(1)(3分)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解析:注意“章数千言”倒装句式,“尝”“论”的翻译。

(2)(3分)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

12.(2分)C

13.(2分)D

14.(5分)答案示例意思对即可)

本诗中,作者以酒为旗鼓,把笔当作刀槊和*队(2分),排兵布阵,纵横驰骋,最终扫尽逆虏、取得胜利(2分)。把施于纸上的笔阵、墨阵想象成杀敌复国的*阵,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