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扇面艺术看中国古扇承载的历史文化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61594.html

美术展览

艺术推广

文化传播

公共教育

中国传统扇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的扇子已从实用品演变为欣赏品,扇文化的魅力也愈加放大。它不仅体现于人们对扇子的使用,而且更在于对一把扇子的欣赏。而欣赏扇子,主要是欣赏扇面和扇骨,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诗词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题辞留念,因此扇面承载着整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寄托。

扇面的演变历史

中国的扇面画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南朝梁文学家萧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萧贲于扇上作山水,扇中景物在咫尺之内,却令人觉得有万里之遥,可见其作画功力深厚。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山水画盛行,从而扇面上多山水,具有清秀简约的艺术风格,这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是一致的。当时,受老庄哲学以及佛教传入的影响,又经历了战乱和统治的黑暗腐朽,文人们厌倦了世态炎凉,渴望宁静的生活以达到“禅悟”的“出世”的境界,山川流水这一自然之景就成为当时文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文人们就以扇为载体,将自然物上打上自身的生活寄托、文化精神的烙印,赋予当时的扇面画以清秀简约的艺术风格。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随之带来的文化发达让文人在扇面上题诗作画的兴趣更为浓厚。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写当时宫廷贵妇的生活与穿戴、所用器物等,画中的仕女手持长柄团扇,其扇面绘制了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图案;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也有仕女手持团扇,上面绘制山水树花等自然物;更有诗人罗隐作《扇上画牡丹》来吟诵扇上牡丹之翩然逼真。

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宋折扇的大量制作加上永乐皇帝朱棣的青睐和推广,宋代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书画扇面相应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受到理学影响,宋代扇面画风格清丽素雅,色彩深沉,富有理性美。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徐熙《豆花蜻蜒图》、刘宗《群鱼戏藻图》等皆是扇面精品。

宋代团扇书画和明清的折扇书画堪称书画扇巅峰。扇面画,以明代最贵。声名煊赫的“吴门四家”扇面作品,现如今拍卖价格已达百万、千万元。明清时代,苏州地区形成了吴门画派,文人画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又由于江南制扇工艺高度发达,由此留下了许多具有江南特色的扇画及扇书,如文徵明的书画扇面绘画线条温润秀丽,含蓄内敛,婉约动人。明末画家文震亨在其著作《长物志》中云:“姑苏最重书画扇……素白金面,购求名笔图写,佳者价绝高……纸敝墨渝,不堪怀袖,别装卷册以供玩,相沿既久,习以成风,至称为姑苏人事。”

清代是中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随身携带的扇风引凉的工具,在成为一种欣赏性艺术品的同时,更是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文人名仕彰显自身社会角色的道具。乾嘉以来金石学大兴,清代及第的状元们乐衷于以自身扎实的书法功底在扇面上写诗作画,体现个人风格,表现自己的博学多才和显贵,以此馈赠亲朋好友,使他们颇感荣耀,带给他们莫大的光荣。这一流行的的扇面艺术被称为“状元扇”,是清代独特和普及的现象。

鉴赏一页扇面,无论是寥寥数笔,或是绘以重彩,都能从这一柄“怀袖雅物”中窥见画扇人的情志与闲趣。

中国古扇(欣赏)

扇子的历史可上溯到远古的禹舜时代,因为在明代,有“舜始造扇”的记载。商周时代,人们用雄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翟扇”,并出现了长柄的“雉扇”。此时,扇子成了帝王威仪的象征。古代的扇子和今时的扇子还是有所不同的,包括扇子的种类与制式都有所差别,那么古时候的扇子都长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步辇图》局部仕女手持大柄掌扇

雕骨纱绣人物折扇

乌木骨泥金花卉折扇

蒲席斧式团扇

缂丝花鸟牙柄刻八仙团扇

由于古代团扇的设计思想,清代宫廷中所崇尚的宫扇,形制多种多样,即有象牙镂雕的折扇,又有如枫叶、花形的纨扇,制作的材质除了丝绢竹羽,还用羊脂玉、翡翠、犀角、象牙、名贵香木做各种细部装饰。

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

竹柄纱地堆绫加绣花蝶扇

白翎羽毛扇

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

蓝色绸绣花蝶图棕竹柄团扇

米色纱贴绢桃树仙鹤图乌木雕花柄团扇

象牙编织嵌象牙染雕兰菊图画珐琅柄扇

*色缂丝凤栖梧桐图团扇(起源于唐代)

寿字折扇

纱绣花鸟图折扇

中国近代羽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18至19世纪,中国出口西方国家的羽扇,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