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白癜风的原因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路德维科·尼古拉·迪·汝拉(LudovicoNicoladiGiura)于年2月18日出生于那不勒斯附近的卡索里亚(Casoria)。迪·汝拉家族是当地望族,其先祖曾参加腓特烈二世发起的第六次十字*东征,其父乔万尼曾任省督。
年5月,迪·汝拉从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学医学与外科学毕业,同年12月进入海*服役。年至年,迪·汝拉作为哥伦布号的*医,参加了为期两年多的环球航行。在漫长的航海旅途中,除履行*医职责外,他还参与外交会见等工作,此外还完成了航海日记(ViaggiointornoalmondoconlaR.N.CristoforoColombo:-95-96),记述沿途见闻,这是他后来文学创作的起点。哥伦布号于年在中国靠岸,这是迪·汝拉与中国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但中国城市的脏乱差的景象,尤其是在与日本城市的对比下,并没有给他留下好印象。
年8月15日,迪·汝拉随意大利使团抵达中国,在大沽与意大利*队汇合,自此开启了异国的新生活。迪·汝拉在天津,参与了意医院的建设,闲暇时学习中文,与当时在南开大学任教的梁启超的有交往(目前从梁启超留下的文字中,似乎对这位意国大夫着墨不多,刚好借本文求教于方家)。意租界在其鼎盛时期共有余名意大利人、余名中国人和多名欧洲其他国家的侨民生活于此。
迪·汝拉据称曾是慈禧太后的御医,民国成立后,还是袁世凯、吴佩孚等人的私人医生(不过目前笔者并没有找到中文方面的直接证据,大概他和*阀的关系,止步于几次问诊)。作为外国医生,他在租界颇有声誉这是毋庸置疑的,他还组织过西医学习小组,教授有志学医的中国年轻人。他用中文编写了关于传染病的书用于教学。这是他用中文写的唯一一本书,获得了年那不勒斯卫生博览会奖项,可惜该书已经散佚。年,东北三省爆发了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鼠疫,年,迪·汝拉作为意大利代表参加了国际研讨会,这证明他的医术得到了普遍认可。迪·汝拉在京兼使馆医官,医院医院外科医生,并开办有儒拉大夫诊所,获得北洋*府所颁二等宝光嘉禾勋章和二等嘉禾勋章。
迪·汝拉还与在华传教士团体交往密切。医院、书籍出版等背后,都有教会在后面的资金支持。他与天主教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枢机有不错的私交,主教对他的评价颇高。由于在行医与福音事业的贡献,迪·汝拉还被教宗庇护十一世授予“为教会和教宗”(ProEcclesiaetPontifice)勋章。
前排居中为刚恒毅枢机(CardinalCelsoCostantini),第一任罗马天主教宗座驻华代表。
在华居留期间,迪·汝拉还为意大利报纸撰稿,记录中国社会巨大变。他是《新闻报》(LaStampa)和《意大利日报》(Ilgiornaled’Italia)的特约记者。年,他发表了《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年《中国的觉醒》,年《中国的新王朝》数篇文章,此外,一些时事评论文章今天只留下标题,如年的《中国乱局》,-30年的《中国近事:几封中国来信》,此外还有《中国的元旦和共和国》、《元宵节(灯笼节)》、《中国茶馆》、《中国的公共教育》、《北京更名》、《旧中国的节日与风俗》、《新旧中国》、《紫禁城》、《天津的意租界》等文。
迪·汝拉的另一个主要身份是汉学家和翻译家。,他选译了论语的55段话,编辑成册,题为“孔子格言选编”(Sceltedimassimeconfuciane)。每段对话都是中意对照,并将生僻字整理出词汇表。年,迪·汝拉选译了《红楼梦》中部分诗歌,不过他仅选择了7首诗,题为是“IFioriorientali,poesietradottedalcinese”。年,他翻译了50首李白的诗歌,并在导读中对诗人的生平进行了概述,尤其是非常准确地提到了李白醉书退蛮夷的典故。
翻译家迪·汝拉最著名的作品是《聊斋志异》的两个译本。年,他完成了《聊斋志异》的意大利语节译本,题为《中国寓言集》(FiabeCinesi),后在年推出全译本《IraccontifantasticidiLiao》,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聊斋志异》外文译本。译本翻译风格较直白,文字没有过多润色和修饰。关于翻译策略的选择,他表示译文“严格遵循原文,尽管中文中许多优美的词句在翻译过程中会丢失,但我还是选择尽量忠实于作者的文风结构和语言风格。在翻译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困难,但请记住我已经尽力遵循文本了。”他将《聊斋志异》比作“中国的《十日谈》”,并称“尽管这些志怪故事距离第一次被公众知晓已经过去了多年,但它们在今日中国仍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走在北京大街上,我常能看到说书人在场子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遍遍重复着这些故事。讲到高潮时,说书人会故意停下来,惊堂木一拍:‘且听下回分解’,然后向听众要钱。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人离场的,因为大家都沉浸在故事中,迫不及待想知道后续发展。通过这些故事,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故事中那些怪力乱神的传说是如何口口相传下来的”。从以上叙述来看,迪·汝拉对当时北京的市井生活有足够深入的观察。
年的节译本《中国寓言集》以豪华插图精装本出版。全译本则是精装插图本,分为两册。此后在年第二次印刷时,改为三册简装本。三个版本的《聊斋志异》译本都在ArnoldoMondadori出版社出版。年时,迪·汝拉仍在中国,无法直接参与编辑工作,便托付友人处理出版事宜。年全译本出版时,迪·汝拉已经去世多年,由他的侄子乔万尼全权代理出版事宜。
迪·汝拉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子嗣,侄子乔万尼继承了他在中国研究方面的衣钵。他曾作为意大利使团一秘在京生活过两年,是叔叔在华活动的见证人。迪·汝拉去世后,乔万尼积极收集整理叔叔留下的中国书籍与器物,并对生前文字进行编辑整理。年版的《聊斋志异》之外,乔万尼还在年整理出版了迪·汝拉的遗作《历代著名嫔妃》(Lefamoseconcubineimperiali)。在该书序言中,乔万尼表示,迪·汝拉的创作既来源于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历史的掌握,同时也直接来自于“中华帝国的最近一些事情的个人的、深厚的经验”,他同样提到了迪·汝拉作为宫廷御医的身份,认为叔叔作为历史大事件的亲历者,在“本书中真实地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同时展示了东方的传奇诗歌”。《历代著名嫔妃》的结尾是长诗《长恨歌》“Lacanzonedell’infinitatristezzaedell’infinitoamore”的译文,这是迪·汝拉在一位格格的帮助下完成的。从乔万尼在编辑《历代著名嫔妃》期间与出版社的通信来看,他原本希望在书后再加上附录,这是迪·汝拉当年对义和团事件的叙述,可惜出版社认为这部分题为“拳民和皇太后”的内容与该书主旨无关,没有采纳这一建议。从题目来看,这部分内容应该是迪·汝拉对时局的亲身观察,但很可惜,该文今天已经散佚。
年,迪·汝拉结束了在华三十年的生活回国,回归治理家族田产的悠游岁月。-37年,他被任命为省督,-45年被任命为市长。他将中国带回的珍贵器物藏于家族的城堡塔楼,该塔楼因此得名中国塔。
迪·汝拉家族的中国塔(Torrecinese)。
回到意大利后,迪·汝拉出版了自传体小说《爱之花:中国生活》(Fiord’amore,scenedellavitacinese),这是他对三十年中国经历的总结,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书中的主人公奎多·琼达(GuidoGiunta)是他本人的投射。这位驻华的意大利士兵平时不与在华欧洲人交往,离群索居,激烈反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认为美国在中国宣传的西方价值观的民主并不适合中国社会。他与卖身葬父的中国姑娘FragrantePrimavera(春芳?)相爱,但二人因文化差异和身份悬殊而不得不分开。最后,春芳姑娘殉情自杀,奎多从此投身学习中,孤身终老。
《爱之花:中国生活》中的故事有多少在迪·汝拉的在华岁月中真实发生过,已不可考,但故事中传递的西方视角仍然是耐人寻味的。将这本自传体小说与迪·汝拉此前的翻译作品进行对比,我们看到的是迪·汝拉以译者和作者两个不同面向审视中国文化。在翻译中,迪·汝拉多次强调自己尊重原文的语言特点,不特意追求文本在意大利语中是否优美流畅,而是希望读者尽力从译文中体会汉语本身的特点,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且不论这一硬译的风格是否能够在意大利读者面前真实还原《聊斋志异》的神韵,译者迪·汝拉在面对中国文化时的态度是谨慎的。而小说家迪·汝拉在处理中国故事的时候,则不自觉地回到了一种强势的西方中心视角,有待被救赎的春芳姑娘成为被审视的落后中国的写照。在这一温情浪漫而又激烈痛苦的爱情故事背后,迪·汝拉以一种同情之理解俯视东方。他所生活了30年的中国,最终还是在他回到意大利之后的自主创作中完成了“他者”的构造。
年5月19日,路德维克在基亚罗蒙特去世。三十年后,他的侄子乔瓦尼促成他早年航海日记(ViaggiointornoalmondoconlaR.N.CristoforoColombo:-95-96)再版,命运似乎冥冥中给他画下了句点。在他出版于年的孔子格言汇编中,他引用了孔子的话证明译者工作的重要性: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位意国大夫、不应被世人遗忘的汉学家仍然有许多“人之不己知”的面向,这就有待中意文化交流的深入不断去挖掘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