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是一个智者 [复制链接]

1#

《中医》图片故事系列:中医是一个智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重庆中医少林堂刘光瑞。摄影:刘嵩

刘氏刺熨疗法

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

该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为主要治疗方式。

中医火熨术-可治疗全身多种疾病,熨烫头部可治疗眩晕、偏头痛、失眠多梦等多种疾病。摄影刘嵩

相传多年前,原籍湖北麻城的刘氏家族,随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来到川中定居,入蜀第一代先祖即在遂宁行医,成为刘氏中医谱系在巴蜀传承的起点。传承到第十三代传人刘少林时,刘氏刺熨疗法成型,并由其带到重庆,治好了众多疑难杂症。

中医师正在使用梅花针为患者治病。由特定的梅花针沿着经络循行进行叩打,或对特定穴位或皮肤病变局部进行叩打刺激,使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微渗血,达到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并有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再生的功效。摄影刘嵩

刘光瑞:中医是一个智者

中医是什么?民间中医名医的眼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

刘光瑞作为重庆的名中医,刘氏刺熨疗法的传承人,他说,中医拥有其独立的文化和哲学,中医应该是一个智者,启迪人心灵,救治人身体疾病的一个智者。而真正的中医,是一人一方的。中医是依附于《*帝内经》和张仲景的经方的系统化工程。

“中国历代名医,张仲景、孙思邈、华佗……他们其实是现代的科学家。”刘光瑞说,中医讲究五养的关系,德、心、性、命、四肢五脏,真正的中医医生不仅仅要求会医术这种技术,而是进行生命科学的研究。

重庆某中医馆内的神农塑像。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故事千百年流传至今。刘嵩摄影

那么中医师眼中的西医又是怎样的呢?刘光瑞认为,在科技的强势发展下,西医对于疾病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西医的硬伤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副作用的问题。

现代所谓的中西医的结合,是希望寻找一个更安全、更有效的发展,但是强调经济效益,讲求标准化的操作,但是中医,是几千年文化科技发展的一个经验,讲求一人一方,并不能按“标准”抓药。

医院窗户边的中医针灸穴位人体模型。摄影刘嵩

传承了余年的刘氏刺熨疗法

刘光瑞所传承的刘氏刺熨法,要追述到多年前的湖光填四川时,当时,原籍湖北麻城的刘氏家族,随着移民潮来到四川定居,入蜀的第一代,就开始在遂宁行医,这就是刘氏中医谱系在巴蜀传承的开始。清咸丰元年(年),第十代传人刘玉亭在遂宁创办遂安堂医馆,成为四川名医。清光绪年间,遂安堂传人把刘氏医术分别带到了成都和重庆,到了刘光瑞的父亲——刘少林这一代,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伟特征的刘氏刺熨法完全成型。

刘少林生于民国十年(年),从小跟随祖父刘宗元、伯父刘紫荣学习中医,先后在成都、遂宁、重庆、武汉、遵义等地开设诊所。上世纪40年代,医院短期工作,兼习西医,新中国成立后,刘少林先在九龙坡*家码头开堂行医,后因药房失火被毁而成为走方郎中,在云贵川陕鄂等省行医,江湖称之为“老海”。

重庆巫山县,市民在进行太极剑运动,太极剑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动作柔和、舒缓,美观大方,体静神舒,内外合一。易学易练,运动量适中,祛病延年,健体强身。摄影刘嵩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刘少林回到重庆,在渝中区中兴路开办个体诊所少林堂,刘少林传承的刘氏针灸刺熨法,为众多疑难杂症患者解除了痛苦,少林堂成为当时重庆民间医药界的一个知名品牌。年刘少林去世后,少林堂中医传统由其子刘光瑞继承,为刘氏刺熨疗法第十四代传人。

刘光瑞在父辈们的基础上,在继承少林堂中医传统的同时更将其与西医进行对比,从中探寻传统中医治疗术的的科学规律。刘光瑞在行医事件中对传统刺熨疗法加以改进,尤其对针灸术和火熨术的功用做出了科学的解释,使其在治疗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颈腰椎病、头痛失眠等重庆地区常见疑难病症有方面更加稳定有效。

与此同时,刘光瑞还把少林堂从单纯的治疗行医扩展到医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创办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岐*中医药职业专科学校,并在美国、德国等举办培训班。近年来,刘光瑞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形成总结,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十多部中医药学著作。由少林堂研发的中医药产品获得了38项国家专利、4项国际大奖。年6月,刘氏刺熨疗法作为针灸扩展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南川区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药王孙思邈广场上的一棵香樟树。摄影刘嵩

刘氏刺熨疗法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刘氏刺熨自成一体的疗法,刘氏刺熨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其基本特征是:理论依据性强,专科疗效性好,有各民族医疗的共通性,有临床针对性。操作隐秘性,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

刘氏刺熨法传承口诀既有核心传承疗法,又有临床指导理论,该疗法是中国传统民间医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巴渝大地世代祖传的民间绝活之一。

《赵氏雷火灸》-中医艾灸腹部法就是用艾条或者艾柱选腹部一些治疗脾胃肠病效果较好的穴位,如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等施灸,对脾胃肠病有较好的帮助。一般的女性可以导入热气,祛除体内湿气与寒气,暖宫,调整月经,强身健体。摄影刘嵩

在刘光瑞看来,中国的中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稀里糊涂的阶段。”他说,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强势发展,疗效快的西医成为了主导,继而更多人开始学习西医。

第二个是被动发展阶段。也就是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的这个阶段。“随着西医的普及,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西医的副作用。”刘光瑞说,再加上国际上对针灸、非药物疗法的认可,于是,不少人又重新将目光移到了中医上。但是,在被动发展的阶段,更多的还是需要*策起到一个能帮助中医发展的健康导向,其次由于学习中医的中青年少了,传承的问题也是阻碍中医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行地下通道内的中医摊上摆放的中药材。摄影刘嵩

刘光瑞认为,到下一个阶段中医一定可以飞跃发展。“目前,中医人才的培养,都是用标准化的方式在进行。”刘光瑞指出,中医原本就不是标准化的,比如同样的药材,产地不同药效就不同,同样的药材药量不同那么效果也不尽然相同。所以,他认为,中医的传承还是应该用师带徒这样的传统方式。

对于中医——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刘光瑞说,就是由于此前的不重视,很多东西已经失传。“比如巫医的咒语。”起源于长江流域的巫医,可以说是中医的起源,但是在刘光瑞看来这种类似于西方的心理学加催眠术的咒语目前也已经失传。这种在古代13科的祝由科医术完全失传。

而让刘光瑞心痛的是,失传的不仅仅是巫医咒语,还有很多……

民间收集的中医医书。摄影刘嵩

重庆巫山县,巫医用桐油给肚子不舒服的小朋友治疗。巫医的行医理念是“普救众生”,他们一般不收钱,或者附近的居民带一些白菜、土豆等,发展到现在,许多来看病的人也自愿给小红包。摄影刘嵩

“其实现在全社会包括*府也意识到中医的重要。”刘光瑞说,在非遗项目的评选中,一般10个项目只批两个,但是中医申请的非遗项目,10个里边一般有8个获批。

“除了草药,医生的言行都是病人的药”

说起刘光瑞与中医的故事,他说,20年前,随便去一个农贸市场,都会看到满街都是打梅花针、拔竹筒(火罐)的人,那时候,民间对中医疗法非常普遍。

“因为重庆有山有水,长期生活在江边,让重庆非常潮湿,所以关节炎这类病是重庆非常常见的。”刘光瑞说,而人们用来治疗和缓解疼痛的方法就是传统的中医疗法。

工人正在制作艾条。艾灸施于穴位,通过热和能量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调动经脉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从而疏通脏腑,加速皮肤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艾灸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适合患者在家中使用,配合医师治疗,以巩固疗效,也适合百姓居家保健。摄影刘嵩

“小时候对于中医的看法,其实是从好奇开始的。”刘光瑞说,那时候他的父亲刘少林由于背景和成分问题,在街上做清洁工,很少有人跟他说话,但是一到晚上,就有一些人偷偷跑到家里,来找父亲看病,非常尊敬父亲,然后送一些粮票、布票什么的。

“那时候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白天晚上反差这么大?”只有几岁的刘光瑞隐约感到医生这个职业对于别人生命的意义。

后来刘光瑞大约10岁的夏天,跟父亲乘火车去外地。“那时的火车,拥挤得没有空隙。”刘光瑞说,当时车上有人昏倒了,听说有医生,原本挤满人的过道立马让出了通道,年少的刘光瑞就这样站在旁边,目睹着父亲扎针、救人的场景,而这一幕在少年心里烙下了永恒的记忆。

重庆中药研究院里的穿山甲标本。在现实中穿山甲可是不常见的一种生物,作为国家保护动物,野生穿山甲禁止买卖,只能是人工饲养的穿山甲作为中药进行出售,这也可以说明穿山甲浑身都是宝,在古代即被发现医药价值很高,成为了一种名贵的中药。摄影刘嵩

“从那时开始,我就感觉到医生对于别人生命的意义。”刘光瑞说,父亲曾告诉他,中医是非常深厚的科学,除了医术、还要精通文化、心理、人文等各个方面,而对于中医来说,草药是药,而对于病人来说,医生的语言、行为其实都是药。同时,父亲也告诉他,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也是从那以后,他开始跟着父亲开始游历,做起了“游医”。

父子俩用双脚走遍了云贵川,边行医,也在一路上收集一些医书。“云贵川90%以上的县,我父亲都去过,而我跟着他去过50%—70%。”刘光瑞回忆起小时候跟着父亲行走“江湖”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正是那些年走遍云贵川的经历,让他见到了很多病例,也为后来的学医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头部拔罐。摄影刘嵩

“师带徒的方式适合中医人才培养”

对于未来的中医发展,刘光瑞说,时尚中医或许会是一条出路。中医讲究24节气,而云贵川地区的地理环境使其天然植物资源丰富,囊括了全国70%以上的药材。

对于民间“草药医生”,现在几乎都快消失了。“以前去到每个村乡县,都会有当地知名的‘草药医生’,他们掌握着很多‘神奇’的方法。”刘光瑞说,可是现在去到这些地方,“草药医生”几乎都成为了西医。

刘光瑞认为草药医生应该加以保护,他们的很多治疗手法也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

中医针法-用针治疗面部麻木。摄影刘嵩

刘光瑞认为,中医的哲学就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古代的师带徒才是最科学的。“现在我们的中医药大学,都是理论实践脱节,而且70%以上都是学习西医的知识。”可以说,没有一所中医药大学是真正在学习中医的。

关于西医所认为的,西药都是表明了副作用,而中药根本不知道其毒副作用的问题,刘光瑞表示,这样的说法,是只看到了中药,而忽视了中药“炮制的过程”。

中医-“挑疳积”摄影刘嵩

中药从形态上分为三种,植物、矿物和动物,从本质上分为无毒、微毒和大毒,但是不管是怎样的毒性,炮制都可以将有毒变为无毒的,比如花椒、辣椒、八角等其实都是微毒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用它们当佐料用了几千年,就是加入了制作的过程,中药同样也是这样。

刘光瑞的小单方:

1、“药补不如食补”,刘光瑞开出的第一个小单方就是针对重庆冬天容易引发老哮喘开的。

川贝、陈皮、千张纸煲汤,宣肺、润肺;

桔饼、银耳、猪板油熬制对老哮喘也有疗效;

2、重庆的冬天容易引发风湿关节炎,

可用老姜、醋、盐、花椒、陈艾、菖蒲煮水烫脚

3、女青年长痘、内燥,

可用夏枯草、野菊、桑叶泡水

更多《中医》图片故事,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