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常说的耳屎,在医学上有个十分文艺的名字叫耵聍,由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分泌。这些看起来脏兮兮的小玩意儿为什么存在,是进化上的不完善,还是确有意义所在呢?让我们看看今人古人都是怎样讲的。
我恨耳屎
大家比较厌烦耳屎的原因,大多是觉得被人看到不体面,或者自己耳朵“堵了”,临床上我们管它叫“耵聍栓塞”。
先不考虑可能的美观问题,仅仅从医学上讲,耳屎会长满整个耳朵吗?如果我们不去定期清理,是不是不挖就变得越来越多?
耳屎正常来说只存在于耳道外部1/3,即使很多,通常也会自己掉出来。所以说,担心“长满”耳朵,稍微有点杞人忧天。
如果耳屎过多,并且没掉出来,一般都是由于外力(例如自己掏耳朵,把耳屎顶进去了)或者实在是自身分泌物过剩又没清理好。
其中,耳屎过多,也就是“耵聍栓塞”,依栓塞的程度及所在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状,临床中较常见的是耵聍引起的中耳炎,而诊法之源《诸病源候论》已经早早地对其做出科学论述了——
耳病诸候中有关化脓性中耳炎的记载为当时最科学的叙述。认为此种脓液不即时排出,可能变成危险的脑脊髓膜炎。如“凡患耳中策策作痛者,皆风入于肾之经也。不治,流入肾,则卒然变脊强直成痉也”。当时医家以腰脊属肾,故以为脊强直成痉是病毒入肾的变证。
关于第二个忧虑,首先,我们的耳道有自排自洁功能,大部分人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咀嚼动作也会促进耳屎的外排。其次,反复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皮肤自然屏障,甚至会引起耳道湿疹。我爱耵聍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逐渐认识到,会分泌耵聍是很正常的,它不仅不是患病的征兆,反而对人体起着保护作用,简单来说有以下3点:
1.润滑保湿作用。如果没有耳屎,耳道过于干燥,会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2.避免砂砾、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坏耳膜。耳屎的黏性可以粘住不慎进入耳道的砂砾,挡住水滴。
3.有一定的抗细菌、真菌的作用。这也是那些「油耳」的朋友虽然耳屎不断但是并没有耳部感染流脓的原因。
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几千年后的现代研究,只是重新验证了一遍古人的医学认识——
《诸病源候论》最早认识到耵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有在过多或者兼夹外邪的时候,才有可能阻塞耳道而导致暴聋。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诸病源候论发微》,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诸病源候论发微》,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学会这两招,牙痛立马消!
●当专业大夫,正经科普时......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