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艺术描绘本身时,它就死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凯鲁亚克把自己真实生活和冒险旅程中遇到的人写进了糅杂多样、支离破碎的小说变奏曲中,这位作家的艺术作品也同样如此。

杰克·凯鲁亚克

当我们谈到杰克·凯鲁亚克(JackKrouac)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他的写作——那些迫切、自发、随意散漫的文字,一连串普鲁斯特式意识流的句子,以及他那本记录着20世纪中叶动荡不安的美国的回忆录。

这位饱受赞誉的作家在他的“绘画宣言”中说:当你觉得有必要“提高”的时候——它就大功告成了

我们会想到《在路上》(OnThRoad),惊为天人但又支离破碎的文字噼里啪啦锤落下来,在一卷三十多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我们会想到那些闪亮的日子,那些浸泡在药物和酒精中的画面,那个在美国高速公路上漫无目的浪人牛仔;我们会想到那个开启了“垮掉的一代”纪元的男人,想到他反叛而又提早谢幕的一生。

但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忘记,杰克·凯鲁亚克还是个艺术家。从年到年,凯鲁亚克在自传中,极少提到自己的画作,也不怎么谈他的艺术天赋。尽管如此,除了他不可思议的文学作品以外,我们今天还是能看到凯鲁亚克大量的鲜为人知的艺术作品。

舍恩-桑帕斯写到,虽然凯鲁亚克的“对绘画的艺术热忱”鲜少为人所知,但在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刻,还是“留下了大堆大堆的油画、素描和手稿草图”。

凯鲁亚克九岁那年画了第一幅自画像,对艺术的向往也油然而生,舍恩-桑帕斯介绍说,这位作家还曾经说过,和写作相比,他更想成为一名画家,他的笔记本和日记里也到处都是草稿和信手涂鸦。

凯鲁亚克没有把自己框在某种特定的绘画形式里,他会画油画,也画水彩,有时候只是用笔随意涂鸦

据说,凯鲁亚克的第一本小说《镇与城》在年出版后,他对出版商设计的封面十分不满。这本书和我们平常熟知的自由跳跃的凯鲁亚克式写作大相径庭,《镇与城》更多以叙事为主,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史诗,以凯鲁亚克钟爱的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ThomasWolf)为故事模板。这本书的封面充满田园牧歌的气息,温暖宁静,凯鲁亚克不大喜欢这种风格。所以,当他写完《在路上》之后,亲自设计了封面,并和出版商展开了五年的拉锯战,终于让该书在年出版。

凯鲁亚克设计的《在路上》封面手稿,年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凯鲁亚克本人的设计手稿——是一幅粗犷的铅笔画,凯鲁亚克自己站在一条看不到终点的路上,书的名字呈透视角度朝着公路的消失点延伸去。上面还留着给潜在出版商的留言:“我希望将这幅画作为小说的商业出版封面。《城与镇》的封面就跟那本书的标题和照片内页一样沉闷无聊。”

然而在当时,无论是小说还是作者本人设计的封面,都没能博得出版商的青睐。不久之后,凯鲁亚克找到了别家愿意出版《在路上》的出版商,他也(因此)一夜爆红,成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坛份量最重的作家之一。

与此同时,凯鲁亚克没有停止绘画。如果说为《在路上》设计的书封还过于简单粗糙,从他后来的作品中就能看出,他在此后的艺术尝试更加认真,也更努力。

《在路上》之后,在他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其中一幅画描绘了当时还是红衣主教的若翰·蒙蒂尼(GiovanniMontini),也就是后来的真福教宗保祿六世。凯鲁亚克从未亲眼见过教宗保祿六世,他的油画主要是基于《时代》杂志的照片创作的。这幅画颇有表现主义美学元素,在处理上近乎中世纪风格。

凯鲁亚克不仅把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冒险旅程中遇到的人物写进了糅杂多样、支离破碎的小说变奏曲中,他的艺术作品也同样如此。年,艺术家多迪·穆勒(DodyMullr)带凯鲁亚克走进了纽约艺术圈,特别是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小群体。凯鲁亚克喜欢在各种形式之间来回切换,从油画到速写再到探索自己宗教信仰归属的水彩画,他都游刃有余。不过这些画真的是佳作吗?

严格意义上说,凯鲁亚克不能完全归入艺术家一类,但他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用桑德里娜的话来说,他的画作是“杰克·凯鲁亚克这个强大实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就像是身体躯干上的手和脚,围绕着独有的主轴旋转。这些画面太有活力了,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来自我表达”。

琼·罗申克斯出现在凯鲁亚克的小说《科迪的幻象》中

“这些艺术作品是凯鲁亚克写作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像欣赏他的写作风格一样来解读这些作品,即兴的‘狂野散文’这个词正是他为自己的小说量身打造的,将一连串词语连接成不受句法限制的句子,奔流汹涌如同湍急的河流。”

换句话说,如何看待凯鲁亚克的艺术作品,大致上还得取决于你对他的写作怎么看。这位作家离世已经快50年了,凯鲁亚特依然被誉为是一位近乎超自然的天才。另一方面,他也不受很多人待见,最好的例子就是杜鲁门·卡波特(TrumanCapot)曾戏谑地贬低他的作品称:“这不是写作,这是打字。”

凯鲁亚特自画像

凯鲁亚特生于一个法国、加拿大混血家庭,所以他和法国总有一种剪不断的联系。他的晚期作品《巴黎参禅记》(SatoriinParis)就讲述了他寻找布列塔尼传统遗产的经历。他的许多画作也受到了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的影响。

事实上,他还给自己的绘画拟订了一项“宣言”。年,凯鲁亚特手写下这套规矩,往后从未违反,他手写的小字条今年也在意大利展出。

《凯鲁亚特:垮掉的绘画》

“只用刷子,”凯鲁亚特写道,“不要用刀去抹开颜料,也不要用它来铲除画刷留下的笔触。只是随心所欲地用刷子作画,也就是说,不要细细描画,不要停顿太久也不要拖延,更不要擦除……就把色彩堆叠上去。”也许这就是最典型的凯鲁亚克式建议。毕竟这位作家在三个礼拜里就敲出了他的代表作、鸿篇巨制《在路上》。“当你觉得有必要‘提高’的时候——它就大功告成了。”、

杰克·凯鲁亚特的画作到底有没有艺术价值,对许多人来说就像问他的写作到底好不好一样,要回答起来可能都令人头疼。可我们到底应不应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甚至到底有没有必要探求凯鲁亚特画作的内在意义呢?也许这位艺术家自己的一句话能带来启示:“当艺术开始描绘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时候,它就死了。”

往期回顾

蔡金存:笔慧人朴心灵性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