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鬼的历史见鬼了怎么办古代医生与好兄弟 [复制链接]

1#
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1103/6621862.html
研究

原著:吴*纬

笔者从小就爱看鬼片与恐怖片,不得不说,这些影视作品的重点除了「吓人」之外,令我更着迷的桥段还是「驱鬼」的部分。不论是电影Constantine里,男主角JohnConstantine拿着散弹枪狂扫恶魔:

或是僵尸道长系列中,永远的僵尸片男主角林正英配着80年代有点拙劣的特效,拿着木剑或金钱剑就如有神助:

这类作品中关于「除鬼、驱邪、冲煞」的各种桥段,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元素。但大家有没有忘了,还有医生?医生跟好兄弟之间看似没有关系,不过在传统中国的医书中,有一类的疾病被称为「邪祟」或者是「祟病」,他们始终是古代「医生」关心的焦点之一。

是「祟」(ㄙㄨㄟˋ)不是「崇」(ㄔㄨㄥˊ)喔!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法,「祟」的意思是「神祸也,鬼神作灾祸。」简单的说邪祟、祟病,就是因为鬼神而导致的「疾病」。例如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提供了几道药引,让读者知道如何「择药驱鬼」。

《本草纲目》有教你怎么杀「百精老物」唷!

今天想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点「奇怪」,怎么「抓鬼驱邪」的事情归给「医生」来处理?遇到这种事情,应该会找茅山道士或得道高僧来加持一下,比较合乎常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医生们」怎么面对邪祟,治疗病患。

很幸运地,得力于古代医生会整理「治疗过程的记录」,专门的术语叫作「医案」,于是我们能够看到一些例子。在清代魏之琇(-)编辑的《续名医类案》中,就有专门一章谈论这些「特殊疾病」,给医生读者们一些「灵感」。

《续名医类案》书影

话说有一位蔡先生,是认真上进的伐木工,有一天他喝了点酒,拿着工作用的斧头到附近山里闲晃。他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走到乱葬岗,然后倚着一具棺材以为是家里的床,居然就这么躺上去开始睡了。睡到一半,他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居然在这种鬼地方,但天又还没亮,不敢随意移动,于是就在棺材板上等候天明。这时,不知从哪传来了一阵高叫:

某A:「嘿!你在吗?」

蔡先生底下的棺材里(姑且称他B)回应道:「我在啊!怎么了吗?」

某A:「我跟你说喔,附近有一户人家的女儿患了重病,其实是她隔壁的葛大哥每天欺负她。总之阿,那户人家请了法师道士想要化解,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过去看热闹?」

某B:「不用了啦,今天我家有客人,你自己去吧!」

棺材板上的好八卦,不听吗?

想来蔡先生躺着棺材上面,听到好兄弟闲聊,没有漏尿已经很厉害了。一等到他们聊天结束,他跑到了那户人家,向老爷表示自己能够治疗令千金的宿疾。我想他们家肯定欢声雷动,一位不知名的人突然来家里说要治病,还知道是女儿生病,这不是先知,那甚么是先知?!蔡先生一进屋内,看了一看女儿的房间,问了说你们有没有种「葛」啊?老爷带着他到屋旁的空地,果然发现地上爬满了植物「葛」。他立即将这些藤蔓连根拔起,果然发现有一个巨大的根,且有鲜血,于是他将这个部位清蒸红烧一番,拿给女儿吃,她的病马上就痊愈了!

蔡先生的故事收进《续名医类案》,听起来或许有点诡异,居然是一个医疗案例,而不是甚么妖怪小说里头。先不说蔡先生有勇气听好兄弟话家常,还能够马上去救人,真是值得敬佩。其实这个故事对于古代的「医生」而言,不只是一个鬼故事,它透露更多的是,如果你的病患有难以治愈的疾病,「这」可能是一种治愈的可能。

在生活现代化的今天,感冒挂号,发烧吃药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医疗贫乏,或者说还没有那么「理性化」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中去「辨识」、「认识」这些东西。同时,先人们也只能从旧有的知识中,解决这些问题。试想,如果今天有一波瘟疫来临,医院注射疫苗,但是对于古人来说,这跟「天灾」没有两样,要嘛迁徙,要嘛努力撑过去。

因此,医案中有点荒诞不经的故事,其实是古代医生开始把这些特殊疾病,或直接叫作「因鬼神而起的病」慢慢「病理化」的过程。简单地说,他们努力要把这些案例,从一种「病」的角度看待,并且给予「正确的处置」。

在这样的发展中,像徐大椿(-)《洄溪医案》的故事就值得我们注意,虽然有点恐怖。认真敬业的医生徐大椿,他有一天住在朋友周先生家,那天夜里,周家雇用的看门人家里出了事情。原来看门人的老婆上吊自杀,还好有人发现,及时救了她一命。徐大椿本着看热闹的心情也过去关心,一看情况不对,马上就拿出随身珍藏而且很贵又限量的「紫金锭」(这药向来被视为急救灵丹)和了水捣成药水,连忙让妇人喝下。

没想到,隔天妇人醒来以后,又上吊自杀,真的是万幸地又被人发现而获救。徐大椿也依照同样的方式开药,但这次他注意到事情不对劲,于是问了妇人怎么会作傻事呢?

徐拿起药碗,吹了几口气,缓缓地递到妇人手中。他带着关心的眼神说道:「唉,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到底是怎么了?」

妇人:「大夫,这阵子我心口很痛,真的好痛。有一位老太太劝我把我绳子系到脖子上,就再也不会痛了。因为不想再痛了,于是我就听从她的建议,其实我并不想寻死。」(我患心疼甚,有老妪劝我将绳系颈,则痛除矣,故从之,非求死也。)

徐起初还端着笑容,一听到这还得了,心中暗暗发毛起来。但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缓缓地问道:「那你能不能告诉我,那位老太太现在在哪里?」(此妪今安在?)

妇人:「就在床上。」(估计这段都能给电影公司发挥一下)

徐往床上一看,连只虫子都没有,估计是遇到最糟糕的情况了。

妇人从徐的脸上知道他看不到,连忙解释道:「你一来,她就走了。」

徐大椿知道关键时刻来了,正色道:「我跟你说,你遇到了缢死鬼,心口会这么痛都是因为她作祟。如果又遇到那位老太太,就含着这服药,然后对她身上吐,知道吗?」妇人依计行事,吃了药后,等着老太太来访。

没过多久,缢死鬼就来到房中,她就像是能够透视人体一样,发现了妇人的预谋,痛骂她:「你嘴里那是甚么?…居然想害我?」在一阵痛骂后就离开房间了,妇人自然而然也就无事了。

尽管我一度怀疑徐大椿根本是替自己的紫金锭打广告,才有如此传神的故事,就像他自己说的「紫金锭能驱邪最棒,请买一帖!」(盖紫金锭之辟邪神效若此)然而,不论是《续名医类案》中离奇的治疗方法,或者是徐大椿《洄溪医案》里「紫金锭驱鬼」的故事,今天的读者想必不认为这是「医生的工作」。毕竟鬼魅神灵的事务,业已归于宗教界的管辖范围,医生早已无处置喙。不过,上述的故事提醒了我们,当代看待、处理「邪祟」、「祟病」的过程是漫长旅途的结果,而非自古皆然的历史。现在的医生承袭的是古代医疗文化的另一部分,也就是将「鬼神问题」彻底「病理化」,例如传说中产妇常常看到「鬼神」,古代医生认为这根本不是「鬼神作祟」,只是因为「失血过多」而出现「幻觉」。(万全,《万氏女科》云:问乍见鬼神者何?曰:心主血,血去太多,心神恍惚,睡卧不安,言语失度,如见鬼神。俗医不知,呼为邪崇,误人多矣。)近日也有医院急诊主治医师魏智伟对此提出「科学解释」:有病患常看见无法解释的「灵异现象」其实是「谵妄」,「谵妄」是一种精神或疾病的综合表现,如果患者病危或是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太高、或是电解质不平衡,处于密闭空间,就有可能会出现「谵妄」。

当然,我们还是能找到「过去的残留」,笔者手边一本年11月由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的《增广验方新编》,特别收录了一些药方就是针对「邪怪」症状的。年的今天我们不会请医生来家里驱邪,至少我更倾向找桥下的阿婆「收惊」,但拿着符水回家饮下,或用浸过艾草的水清洗身体,或许是数百年前医生的「药方」吧!

《增广验方新编》书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