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康复天使 http://www.txbyjgh.com/m/ 她,扎根基层20多年,为村民健康撑起“保护伞”
她,把青春年华奉献给这片土地,用坚守诠释“医者仁心”
她,用精湛医术,守护着每一个家庭新生儿的诞生
她,在疫情期间,与病毒赛跑,用“抽丝剥茧”的流调守护了万家灯火
……
她们坚守医者初心护佑人民健康
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致敬“最美”的她们!
邢锦辉:扎根基层,为村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邢锦辉的父亲是黄梅当地德高望重的名医,受父亲熏陶,邢锦辉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痛苦。年初中毕业后,便随父学医行医,年到湖北黄梅县卫校妇幼专业脱产学习三年,年毕业后一直扎根基层从事乡医。
“凭良心做人,依道德行医”是邢锦辉秉承的行医准则。在2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邢锦辉不辞辛苦,用妙手仁心为农民朋友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健康“保护伞”,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乡村医生的颂歌。近年来,邢锦辉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十佳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她常说:“一名医生不但应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全心全意服务病人的医德。”在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
行医21年来,邢锦辉认真贯彻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坚决按正规渠道进药,从不在药的质量和价格上打主意,保证群众用药安全,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在临床工作中,邢锦辉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千方百计为患者设计最好的、最省钱的治疗方案,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她坚持开小药方用普通药,十几年来,邢圩村医务室看病便宜而且效果好,在黄梅孔垅、蔡山一带是出了名的。不仅本村多人“小病不出村”,而且附近乡村的村民、社区的居民和企业的务工人员也纷纷上门求医。此外,邢锦辉还竭尽所能为乡亲们减轻负担,对孤寡老人、丧偶、残疾等特困病人实行免费治疗,对孕妇实行孕期免费检查,21年累计为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用约40万元,并从年7月起,分几次捐款20万元,资助全县最偏僻的柳林乡卫生院门诊大楼改造,帮助山区改善医疗条件,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身为乡村医生,邢锦辉多年来潜心探求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治疗方法,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按不同的疑难杂症选用不同治疗方法,精湛医术远近闻名,20多年来先后为近十万名患者解除了疾病痛苦,邢圩村医务室的墙上也挂满了奖状和锦旗。由于名声远播,每天来邢圩村医务室找邢锦辉看病的人多达三四十人,周边乡镇甚至邻近地市的患者常常不惜长途跋涉前来求医,不少村民更是把她当作身边的“女华佗”。“虽然很累,但有乡亲们的信任,我感到自己挺幸福的,有成就感。”邢锦辉感慨地说。
汪四花: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是一辈子的职责
8月17日,早上九点,汪四花来到城东院区这一新院区,开启了忙碌而琐碎的一天。身为浙江大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汪四花主要分管后勤、基建、保卫、工会等方面的工作。
只见她似一位大管家般,仔细巡查新院区的方方面面:医疗垃圾房和生活垃圾房的防疫情况、即将启用的体检中心配餐如何……
一圈巡查过后,时间来到了12点,匆匆扒了两口饭,她马上参加了城东院区的工作推进会。会毕,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总院与会。
一天“密不透风”的工作行程结束后,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汪四花的声音中不免透出一丝疲惫,可随即她又笑笑说:“没关系,已经习惯了,第二天又是‘满血复活’。”
认真、负责、上进,这些汇集在汪四花身上的品质,让她从一名普通护士一步步成长为护士长、片区护士长、工会主席。一路走来,付出的同时,她也收获了荣誉和掌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贵州省三八红旗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等。
说到荣誉,今年3月新获得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让汪四花倍感荣耀。故事还要从5年前说起,年9月,医院委派,从江南水乡,走进黔山苗岭,拉开了一场跨越千里的使命践行。
在贵州黔东南州的台江县,汪四医院院长。她带领帮扶专家团,医院落实帮扶工作外,每逢周末,则是走村串寨进行义诊。有些老乡长期卧病在床,家徒四壁,这些场景,每每想起,都令汪四花难以忘怀。“这些医疗到达不了的地方,提醒着我们守护人民健康之路任重道远。”
此情此景更让汪四花下定决心,破除万难也要改善台江县的医疗条件!借鉴“娘家”浙大二院的成功经验,帮扶团队制定和改进了多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为内容的“6S”管理活动,倡导“患者和服务对象至上”的服务理念。
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医院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显著提高,医师的精气神大为改观,他医院各项建设中。大家齐心协力,将一个医院蝶变为具有区域性医院。
这一切,台江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走在县城的大街上,熟悉汪四花的当地人,都会热情地向她微笑致意或打招呼问好。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汪四花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我作为医护人员,必定继续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人民至上,秉承救死扶伤的职业情操,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这是刻在心里的职责,是一辈子的事。”汪四花坚定地说。
赵扬玉:为每个家庭守护新生的孩子
对于“最美医生”的荣誉称号,周围的人说,赵扬玉当之无愧。
去年疫情早期,在身处武汉前线的乔杰院士带领下,赵扬玉与团队率先完成当时最大样本量的COVID-19孕产妇描述性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指导我国围产期保健及制定相应预防和诊疗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疫情防控期间,赵扬玉4次参加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为妇儿医生、为孕产妇送上“强心剂”;黑龙江绥化疫情出现后,她勇担使命驰援绥化,为当地妇幼健康送去“定心丸”。
医院产科主任、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中心负责人的赵扬玉是国内产科领域知名专家,擅长高危妊娠、疑难重症诊治以及疑难手术操作和胎儿镜宫内治疗。
身兼北京市及海淀区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中心负责人,赵扬玉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胎儿宫内诊疗技术,建设区域性胎儿宫内治疗平台,填补了国内脐带结扎减胎术等相关宫内治疗技术的空白。
如今,已是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首席医学家的赵扬玉,依旧坚守在临床一线。
守护生命,忘我前行。在赵扬玉的心里,为每个家庭守护新生的孩子是大事!
作为海淀区孕产妇保健专家组组长,她已经习惯24小时通讯畅通。
赵扬玉还承担着中国妇幼保健指导专家的工作,要抽出时间对老少边贫地区的医生进行切实可行的培训和指导。
医院的感谢信中这样说:“因为她的认真负责,我平安生下儿子,希望宝宝长大后学医,做一个像赵主任一样的好大夫,祝赵主任一生平安!”
大医精诚,至诚无息。广受学生喜爱的她,注重医、教、研,特别是注重临床科研。
年她组建国家级科研团队,在“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防治策略研究”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作为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心副主任,近年来,她带领产科团队开展多项研究,如创新“胎盘植入凶险预测方法”和止血九步手术法,极大提高了孕产妇抢救率并获得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邱玲:为“大病不出藏”贡献力量
年,中国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邱玲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年8月,她入选年“最美医生”。
每次遇到重大任务,邱玲总会说:“这个事情我得去!”
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十余年的邱玲,承担了多项省部级课题,获两项省级科技进步奖,获7项发明专利(含一项国际专利)授权,牵头体外诊断产品注册临床试验50余项,发表大量高水平论文。着力搭建质谱技术平台,短期内带领团队开发了40余项质谱临床检测项目,为疑难罕见病诊断提供了新的利器,形成一定的亚学科影响力,并带动团队形成求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年7月底,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号角吹响。
“这个事儿我得去!”邱玲主动报名,“我是科室副主任,有责任在这项工作的起始阶段做好调研、做好整体规划。”
进医院后,邱玲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广泛调研了西藏病种、患者情况及检验科的服务能力,带领团队填补三个空白:推动建立西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通过西藏自治区第一家“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的验收;构建质量体系,经过3年多的努力,检验科通过ISO认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实验室。
邱玲不会忘记,年11月7日,检验科里一片欢腾,许多人在鼓掌、欢呼。每当回忆起这个瞬间,邱玲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终于做到了!这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医学实验室!”……
援藏结束后,邱玲曾多次返藏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评估,并通过网络实时指导工作,为“大病不出藏”贡献力量。
邱玲说:“在她心中,援藏之路没有终点。”
年新冠疫情来袭时,邱玲刚接受肺癌手术后半年,她就迅速递交驰援武汉的申请,但被领导以身体原因驳回。
在后方,邱玲一刻也没闲着。疫情最重的几个月,她每天到岗,经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回家后还要继续协调处理六七个工作群里的信息,经常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她承担了多项应急工作,有力保障大后方抗疫的胜利。
张颖:疫情防控不松懈守护万家灯火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丽
疫情防控期间,一场场“抽丝剥茧”般的流调发布,犹如“教科书式的讲解”,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被全国人民所熟知,被赞誉为天津的“福尔摩斯”。
提起疾控工作,张颖曾这样介绍:做好疾病防控,我们要扮演好7个角色:医学侦探、疫情分析员、防控宣传员、大数据分析员、政府参谋、实验室检测人员和科研人员。可见,疾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范围之广、难度之大,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作为专业的疾控人员,张颖和她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