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index.html王勃:大唐的流星
原创薛传鹏(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西方有句谚语:“造就一个艺术家需要三代。”欲说王勃,先从他祖父说起。
隋唐交替之际,黄河、汾水之间,有一处山溪,名曰白牛溪。有一先生,人称王孔子,在此设馆授徒,弟子千人,成名的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这先生本名王通,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续六经》、《中说》、《止学》流传于世。可惜,天不假年,他三十三岁就死了,门人弟子私谥为文中子,又有人赞为隋唐鬼谷子。王通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王福郊,二儿子王福畤(zhì)。
唐高宗永徽元年(年),王福畤的夫人生下了第三个儿子。王福畤给三儿子取名勃,字子安。勃乃旺盛,安为稳定。王福畤时任太常博士,相当于现在的教授。王家,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王勃得天独厚,生逢其时。
王勃六岁就会写诗作文,文笔畅达,辞藻华美。磨墨展纸之后,上床睡觉,一觉醒来,挥毫泼墨,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别人问他,何以能此?他说曾梦到一位仙人,拿墨泼在他衣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他这才下笔如有神。王勃的大哥王勔(miǎn),二哥王勮(jù),兄弟三人个个文采出众。他老爸的朋友,见到王氏哥仨,赞曰“王氏三株树”。当时有个大儒叫颜师古,为《汉书》注解,经他注解的《汉书》,那是权威版本,天下读书人拿它当教科书。直到公元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汉书》仍用他的注解。但那时九岁的王勃却能找出一堆错误来,写了《汉书指瑕》,长达十卷。十岁时,博览六经,纵谈诸子。这样一个小孩,简直逆天了。
父亲曾对王勃说,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王勃就希望学一手好医术,作个孝子,但名师难遇,至道难闻。机缘巧合,王勃十一岁那年,在长安郊外游玩时,传奇般地遇到一个世外高人。他神秘、超然,深藏若虚。他和王勃见面时,轻轻地拍了王勃一下,说,无欲也。意思是你天资聪颖,无欲无求,孺子可教也。王勃向他下拜,诚心作他的徒弟。这件事情,王勃守口如瓶,家人亦不知晓。此人姓曹名元,字道真。他能像扁鹊那样从远处观望人的气色,清楚地透视人的五脏六腑;还能像华佗那样做开膛破肚的大手术。他对王勃讲,吾乃《黄帝八十一难经》第五十三代直系传人,华佗是第四十六代。王勃跟着他学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又由医入道,通晓了道家的吐纳导引之术。一年三个月之后,曹真人飘然远去,分手时,他对王勃说,阴阳之道不能随便对人讲,针灸技艺不可轻易授人,不要得意忘形显示自己,应当不露声色自我提高。王勃谨遵师训,自己暗中修炼。
王勃不只是坐而论道,沉溺在形而上学的抽象理论中,他还关心着天下苍生朝廷大事。龙朔三年(年)八月,宰相刘祥道来关内视察工作。王勃上书刘宰相,第一条就是反对朝廷讨伐高丽。王勃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意思是高丽那样的蛮荒之地,即使得到几千里,对我们神州又有什么好处?劳师动众十八万,也只是师老兵疲罢了。刘祥道大为惊讶,赞曰:真乃神童也。于是向皇上举荐,我发现了一个天才。唐高宗也很感兴趣,究竟怎样的一个天才?考考他吧。就批准王勃参加了制科考试,相当于中央组织部的考试,考后授予王勃朝散郎职务。朝散郎,官阶第二十,从七品上,相当于国务院的秘书。十四岁的王勃,如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
麟德二年(年)三月,东都洛阳的乾元殿建成了,王勃写了一篇《乾元殿颂》,歌功颂德,词义壮美,通过关系递上去。唐高宗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于是,十六岁的王勃被安排新的工作做沛王李贤的侍读。李贤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的第二子,比王勃小五岁。
总章元年(年),沛王李贤和弟弟英王李显玩斗鸡。不要责怪他们胸无大志玩物丧志,李贤才十四岁,李显才十三岁,不玩斗鸡玩什么?那时又没电脑和手机。鸡战在即,李贤让王勃写篇文章助助兴,一定要把李显的鸡斗败。王勃欣然应允,如椽大笔耍起来,《檄英王鸡》一挥而就,也称《斗鸡赋》。
开头是:盖闻昂日,著名于列宿,允为阳德之所钟。大意是,鸡啊,你是天上的昴日星君,在天上位列二十八宿,为日神所钟爱。再往下,两雄相斗,必须决出胜负。没有拼死战斗的鸡,立即行刑,表现懦弱的格杀勿论。总之,英王的鸡是不行的,我们沛王的鸡才是鸡中的战斗鸡。
檄文,是声讨敌方的政府公告,是具有战斗力、杀伤力的严肃文体。王勃的文才用在斗鸡上了。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龙颜大怒: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侍读,不去劝阻,反作檄文,夸大事态,挑拨离间,立即把王勃赶出王府,赶出长安!
一夜之间一落千丈,昨天还是座上客,今天成了路人甲。在京城无处安身,只好跑到外地散心。王勃在蜀地漫无目的地游荡了三年,写诗作赋,聊以解忧。此时故乡远,谁知游子心?十九岁的王勃,如一钩乌云笼罩的残月。
因为王勃曾得曹真人真传,一直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听说虢(guó)州盛产药草,就通过关系,弄了一个虢州参军的官职。虢州,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参军,就是军队参谋。斗鸡的事已经过去三年了,皇帝日理万机,未必记恨在心,再者,朝中很多大员,是王勃爷爷的学生。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咸亨五年(年),有个叫曹达的人犯了罪,正被朝廷通缉,可能曹达跟王勃有点交情,就跑到王勃家里。穷鸟入怀,解衣覆之,王勃将曹达收留了。本想避过风头,谁知风声越来越紧,王勃便将曹达杀了。结果事情败露,王勃被捕入狱,一审判决死刑,只等秋后问斩。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窝藏罪犯?既然窝藏,又怎会把他杀死?别忘了,王勃是个文人、读书人,读书人做坏事,都有巨大的心理障碍。让他杀只鸡,能干净利索吗?王勃既读孔孟书,便知周公理,怎会杀人?新旧《唐书》记载,王勃这次入狱,是因恃才傲物,被同僚嫉妒,设计陷害。
上次斗鸡事件,只是被赶出去,这次再也出不去了,横溢的才华也要灰飞烟灭了。要想不死,只有越狱,或是天下大赦。天下大赦,百年难遇。越狱,对王勃来说,是个高难度动作。王勃嗒(tà)然若丧,在狱中等死。谁知,这年八月十五,武则天称天后,唐高宗称天皇,咸亨年号改称上元了,天下大赦了。百年难遇的事,还真遇上了。
王勃死里逃生,惊魂未定。鉴于王勃有才无德,朝廷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勃的心空空荡荡。王勃的母亲死得早,老爸王福畤受王勃连累,本是雍州司功(相当于市组织部部长),被贬到交趾做县令。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河内,南荒之南,万里之遥。此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朝廷对自己的惩罚。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歉疚之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二十五岁的王勃,如一束将要熄灭的火苗。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了一年多,他想到交趾看望父亲。家父受我牵连,风烛残年还颠沛流离于沧海之外,实在愧为人子啊。幸好我懂些医术,能够侍候侍候他老人家,我才内心稍安啊。
上元二年(年)八月初,王勃从洛阳出发,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客行朝复夕,何处是吾家?九月初,他来到洪州(今南昌)。
赣(gàn)江之滨,一座楼阁,高插云天,乃滕王李元婴所建。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他曾被封于滕州(今山东滕州),是为滕王。李王爷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好声色。永徽三年(公元年),李元婴调任洪州,他广聘能工巧匠,建造了这个滕王阁饮酒聚会唱歌跳舞的专业场所。二十三年后,上元二年(年),在此任职的都督阎伯屿,遍请当地名流,九月九日欢聚滕王阁,共度重阳佳节。
王勃三岁时,洪州滕王阁已经建成,二十多年来,她似乎一直在等待,在一个阴雨霏霏的傍晚,终于等来了神情忧郁的王勃。二十六岁的他走出喧嚣的京城,背着简易的行囊,忍着心灵的创伤,带着江北的凄凉,怀着对父亲炽热的爱,缓缓行走在洪州古道上。
重阳节这天,滕王阁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有一个叫王承烈的人,是王勃的堂伯父,他在阎都督手下任职,王勃才得以参加这次集会,只是坐于末座。王羲之他们在野外喝酒,还写了一篇《兰亭序》呢。如此盛大集会,岂能少了文章?阎都督早就嘱咐女婿吴子章写好一篇文章,背熟了,打算在席间当成即兴创作,炫耀一番。宴会之上,众宾落座,阎都督命人拿出纸笔,假意请各位为这次盛会作序。众人不敢轻受,你推我,我推你,一个让一个,轮到王勃面前。写文章,咱拿手啊,别的不会,就会写文章。王勃拱手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都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满座之人,见王勃年轻,又是个陌生面孔,这小子从哪里窜出来的?阎都督本想着众人不接手,然后让女婿写,谁知王勃竟然接过纸和笔,阎大人非常不爽,拂袖离席,退到旁边一个小厅,对手下人说,我看他能写出什么来,他写一句,你报一句。王勃沉思良久,开始下笔。手下人向阎都督报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说,此乃老生常谈,谁人不会。手下人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说,这也是旧典故。
再往下: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听到这儿,阎都督暗暗称奇。手下人又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大惊道,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等到王勃写完,他拉着王勃的手说,帝子之阁,风流千古,有文如此,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
阎都督的女婿吴子章道,慢着,这位仁兄,这文章是你作的,还是你抄的。王勃说,大家都在这儿看着,你这是何意。吴子章说,早就有这篇文章,乃是前人所作,你不信,我背诵一遍。吴子章当场背诵,从头至尾,一字不差。王勃说,你说这是前人的文章,这篇文章后面有诗吗。吴子章说,没有。王勃起身离席,对众人说,有谁知道,这文章后面还有一首诗。众人面面相觑。王勃展纸挥毫,赋诗一首。诗曰: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说,这是新诗旧诗,新文章旧文章?女婿吴子章惭愧而退。
这段趣闻,最早见于五代人王定保的《唐摭(zhí)言》(卷五),不过,还是冯梦龙的《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写得详细些。《麻城县志》(卷十九)也有记载:阎公伯屿,(本邑)阎家河人,唐进士。咸亨二年为洪州都督。喜文学,曾大会宾客于滕王阁。才子王勃为序,阎公深赏之,至今艺林传为美谈。
还有一个传说,诗的最后一句,空了一字,槛外长江自流。众人觉得奇怪,你一言我一语,有人说,一定是“水”字。有人说,应该是“独”字。阎都督都觉得不满意,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空的字补上来。王勃笑道,空者,空也。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离开洪州,继续踏上探望父亲的旅程。人生无非是一次远行,历经生离死别升沉起伏的王勃百感交集。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上元三年(年)春夏之交,王勃终于赶到交趾,见到了生活困窘的父亲,父子抱头痛哭。交趾,公元前年,汉武帝灭掉南越国,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王勃在交趾大约半年,尽到人子之孝,陪父亲度过了南疆的溽暑。
八月,王勃欲返回中原,他在朱鸢(yuān)江(今越南红河)的入海口登船。父亲送他,父子依依惜别。大船驶入南海,不幸被风浪掀翻。交趾郡北面防城海域有“三险”(风高、浪急、礁多),王勃很有可能在此坠海。据越南文字资料记载,那一天,海水涨潮倒灌,把王勃的尸体顶入蓝江,被村人发现。王勃毕竟在那儿生活了半年,他们认得这位中土的早慧诗人。村人通知王勃的父亲。接到噩耗,王福畤(zhì)几乎晕厥,父子匆匆一别,竟成永诀……然后,就地埋在蓝江左岸。当地人出于对王勃的崇敬,为他雕像、修祠。南海的蕉风椰韵,抚慰着他那颗久滞异乡的破碎之心。
天道忌盈,高才不寿。聪明过露者德薄,才华太盛者福浅。他躲过了被砍的厄运,却逃不了死神的追逐。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传说王勃死后,阴魂不散,蓝江两岸总有乌云翻滚。南海之滨,有人见过他飘忽不定的身影。夜深人静,风翻叶动,簌簌有声,王勃还在反复吟唱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长天一色,一色,色……色……
王勃死后的这年冬天,长安城里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子,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去,看到结尾那首诗,连声叹道: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札乎?真乃罕世之才!当年因斗鸡文章,朕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死。唐高宗喟然长叹,可惜,可惜,可惜呀!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经沉浮,但最难割舍的依然是修齐治平。王勃又崇信佛教,认为佛家思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少年时期,跟着曹真人学医学道,对吸风饮露、沐浴烟霞的神仙生活又产生向往。
二十七个春夏,华风正茂却迅速凋零,仿佛一阕华丽的行歌,刚刚响彻云霄,又戛然而止。他超常的才华与超短的生命形成一个极大的反差。他就像一颗流星,与大唐擦肩而过,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瞬间照亮整个世界。赣江之滨的滕王阁,曾经轻歌曼舞,也曾伤痕累累,迷茫烟雨中,她翘首以待,等待那位风雨中匆匆远去的大唐才子……
飘泊成千里,栖遑百年身。他的坟墓,他的祠庙,在越南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千百年来,王勃受用着当地人的香火,接受着当地人的祭拜,但年,被美国飞机炸毁了,如今只剩荒烟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