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致敬春城医师张爱华博学勤勉济苍生不负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张医生,快过来帮我看看这个病人,喘得厉害。”“张医生,这个患者的肺CT有问题,请您帮忙会诊一下。”“张医生,这个患者的中药处方需要您指导。”......医院肺病科,时常能看见一位身穿白大褂、戴着防护帽和外科口罩的医生不停地穿梭忙碌在肺病科病区及需要会诊的各个病区,她技术娴熟专业,态度温和,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张爱华。

医生能力提升一分患者治愈率就高一分

8月25日,张爱华早早就来到诊室坐诊。一位常年患有支气管炎的老患者找到张爱华复诊,与一个月前相比,患者的身体已经康复许多。患者将手腕搭在脉枕上,张爱华将三根手指按在患者脉搏上,闭上眼睛,认真辨析患者的脉络,又轻声询问患者最近的状态,最后开出药方。患者临走前,张爱华也不忘叮嘱患者注意疫情防控相关常识。

作为一名中医医师,张爱华从小就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我父亲学的专业是农业学,但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中医。那个时代缺医少药,他自学了很多中医知识,在工作之余,他经常背着药箱到农村帮村民免费治疗。”在张爱华的记忆中,父亲经常把“我若成医,必助一方民”这句话挂在嘴边,在父亲的熏陶下,张爱华从小就被中医的博大精深吸引,坚定了立志做一名中医的信念。

年,张爱华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云南,医院肺病科的一名医生。张爱华崇尚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精神,工作后的她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她认为中医博大精深,历来中医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抱着学无止境的心态遍览古籍、熟读经典、熟记方药,在不断地学习中探中医之源、广中医之法、全中医之道。张爱华师从云南省气阴流派著名专家陆家龙教授,专攻中医内科,通过孜孜不倦的日积月累,打下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从而做到学有根柢、术有渊源、治有所据、施则有验,又在23年的从医生涯中去实践、体会、印证,不断在理论中融入临床,临床中提升理论。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探索,张爱华在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治上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擅长诊治肺系疾病,对肺病科疑难病和危重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可谓见多方识广,临危则不惑,张爱华说:“医生能力提升一分,患者治愈率就高一分”。

尽职尽责对得起患者的信任

作为肺病科的上级医生,加班、医院抢救病人、节假日坚守岗位对张爱华而言都是常事。

因为常常被呼叫,张爱华总是24小时开机。张爱华身边经常有人开玩笑说,世界离了你就不转了吗?她却认真地回答:“医疗是团队作战,每个人尽职尽责,才能为患者争取到机会。”认真负责、努力勤奋是张爱华工作的信条。作为云南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经常教育自己的学生,生命是需要敬畏与呵护的,患者把健康交到医生的手上,医生没有任何理由懈怠。

工作虽然忙碌,但张爱华从未有过怨言,在她心里,选择医生这份职业之前就做好了要为之付出更多精力与时间的准备。“我的师父陆家龙老先生,今年81岁了还在坚持做临床门诊,这种坚守岗位、心系患者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懈怠呢?”张爱华深受师父陆家龙的影响,而她的女儿同样把张爱华当作自己的榜样。

“我女儿上初中了,多半都是她爸爸在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她从小体弱多病,作为母亲的我却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她。”提到女儿时,张爱华忍不住落泪。张爱华的女儿虽然年纪小,却十分懂得体谅母亲,为了让张爱华放心工作,她时常安慰张爱华,并说:“妈妈,我永远支持你,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妈妈一样做一个医生,救死扶伤。”

有了女儿的体谅和安慰,张爱华才能在工作上更加专注。张爱华说:“医生,是一种职业,却又不止是一种职业。就像晋代杨泉《论医》里所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礼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张爱华在临床工作中,始终秉持这样的标准,坚持初心,从不抱怨,踏实肯干,勤奋刻苦,恪尽职守。

从医23年,张爱华凭借精湛医术,让很多重症患者重获健康。当听到“我就信得过张大夫的技术。”“在张大夫这里看病我放心。”这些话时,张爱华由衷地感到欣慰。“医院看病,就是以命相托,我要对得起这沉甸甸的信任。”

疫情面前逆行而上

年1月23日,新冠疫情爆发。接到通知,张爱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她一直坚守岗位。那时,无论本地还是外地来的患者,只要是发热的、肺炎的,各科室几乎都需要专家组的医生进行会诊和甄别。张爱华除了要处理本科室大量的患者,医院急诊、门诊和各个提出会诊的科室。一个多月,没有一天休息,电话一响,无论何时,都会第一时间赶到。

在抗疫的这两年多来,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年3月7日下午,张爱华临时接到通知,要求第二天上午赶赴瑞丽,任中医组组长,参与当地疫情救治工作。离出发只有十几个小时,张爱华没来得及准备自己的东西,却忙着买了一部新手机。她说:“医院的患者很多,我要用它做工作手机,尽量和患者保持一对一的联系,才能很好地掌握情况,精准治疗。”

刚到瑞丽医院(医院)时,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和患者情况,张爱华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常常是晚上9点才吃晚饭,饭都凉了,同事们都替她担心,她却笑着说:“这里天气热,这样刚好。”

这一次瑞丽的疫情传染性很强,经常每天收治一二十个患者。张爱华摸清楚情况之后,带领中医组的其他成员,优化了工作的流程和模式,有序开展工作,不止精准地开展个体化中医治疗,还为西医的专家也提供了很多临床参考。

瑞丽市的新冠患者多有家庭聚集发病的特点,患者年龄跨度大,小的只有几个月大,年老的又有很多基础病,还有一些是孕妇、产妇等,病情复杂,且需要更多的关爱。为此,张爱华想了很多办法来多途径细化管理这些患者——对于病情复杂,改善缓慢的,她多次下到病房中去查看;对于康复困难的或病情危重的,她反复琢磨中药处方,或花时间收集资料,再请省内外的专家远程会诊指导;对于一些无法配合中药治疗的患儿,她来到病房,亲自为患儿做小儿推拿。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张爱华带领中医组的医生,用自己带去的工作手机,加了多个患者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