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哪家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402/l6vczzr.html前言
/p>
好多次在头条看到有人在问,我今年已经三十岁了,或者三十多了,现在想学习中医,可以吗?
朱丹溪用他的实际经历告诉我们,学习中医,只要下定决心,永远不怕晚。
童年坎坷
朱丹溪,(~年),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
因他出生的赤岸有一条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从小聪明伶俐,学什么东西都非常快,写文章下笔如有神。
但是很不幸,14岁的时候,他父亲因病去世,只留下他的母亲戚氏和两个弟弟。全家都考母亲维持生计,日子过得颇为艰辛。
他的母亲戚氏祖上做过宋朝的官员,虽然到了元朝,家道中落了,但还是知书达礼的女子。
当时是什么人统治国家呀?蒙古人。蒙古人将人分了四等,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所以当时的汉人日子是不好过的。
元朝忽必烈的时候还是有科举考试的。但是,到了后面,蒙古人认为在马背上取得天下,自然也要在马背上治天下。
以至于在元朝建立之后的有三个帝王时期(元世祖、成宗、武宗)都没有开科取士。
虽然朱丹溪从小就学习儒家之道,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做官,但是当时他是没办法考科举的。
那么他的青少年时期在干嘛呢?
行侠仗义的青少年时期
因为父亲去世的早,家道中落,所以作为家中长子,他早早地承担了家中男丁的重担。
当地的豪强贵族多多少少总是会欺负没有成年男丁的他们家。
这个时候的朱丹溪,开始崇拜侠义之道,保护自己家中的母亲及两个弟弟。他保护家族也不是靠拳头,毕竟他还是一个少年人。靠的是知识的力量。
当时很多大户人家都不敢惹他,到了什么程度呢?
“必风怒电激求直于有司,上下摇手相戒,莫或轻犯”。
什么意思呢?就是别人不要惹他,一招惹,他就告到官府去,老百姓最怕什么?最怕就是当官的,所以大家都不敢惹他了。
朱丹溪年满20岁,大家推荐他做义乌双林乡蜀山里里正。
当时,元朝对汉人苛刻,苛捐杂税比较多,为了保护乡里人的利益,他带领大家反抗,就是不肯交。连郡守都只好跟他妥协处理。
开始学医
朱丹溪开始学医是什么时候呢?30岁。为什么这时候开始学医呢?
起因是当时他的母亲生病了,当然具体是什么病就不得而知了。,
这时候就开始请大夫来看病了,但是都没能弄明白什么问题,更不要说治疗了。故“众工束手”。
大家都看不了这个病,怎么办?母亲戚氏从小抚养他,14岁,父亲去世后,更是母亲含辛茹苦操持这个家,如今她病了,朱丹溪痛苦万分。
这时候,他下了一个决定,开始立志学医,学的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
学习了三年,有所心得了,所以他开始给母亲治病,治了两年,终于帮他母亲治好了。
那么他是不是从此就走上了医生道路呢?
拜理学大师,科举考试
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
朱丹溪作为一个读书人,肯定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的。
恰好当时有一个理学大师许谦来到了东阳八华山中讲课。许谦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第四代弟子。
朱丹溪感叹道:“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唯侠是尚,不亦惑乎?”
这时候,他感叹人生匆匆,不能荒废了,所以就去了东阳八华山拜师。经过四年学习,他成为许谦的得意门生,也成了理学大师。
在这期间,他曾经两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很可惜,都没有考中。当然要是考上了,可能就没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了。
这时候又因为他的老师许谦一句话促使他走上了一条医学道路。
他的老师因为脚痛,所以经常卧病在床。所以对他说
“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
告诉朱丹溪,我生病了,必须要医术精湛的人才能医治好。你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人,你肯不肯放弃科举去学医?
朱丹溪做了什么选择呢?他一把火把考科举的书全部给烧掉了,开始完完全全的走上了医学道路。
千里求师
朱丹溪开始再次学习《素问》,已经是40岁了。这时候才算是真正的从医。他一心扑在医学上,学业大有长进。
过了两年,丹溪42岁时,就治好了许谦多年的病。
宋朝的时候,皇帝下命令编了一部书,叫做《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编写的。这本书有个方子。
这本书在当时是非常好用的,但是也有一个坏处,就是好多医生不辩证施治,直接翻书看病。
朱丹溪看到这种局面,非常痛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开始四处寻访名医,拜师学艺。
45岁时,他听说杭州罗知悌医术高明,学问精湛,他就不顾夏日的炎热,日夜兼程,匆忙赶到杭州求教。
罗知悌“宋理宗朝寺人,业精于医,得尽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
这个罗医师虽然医术精湛,但是有点恃才傲物,性格怪异,开始不肯收他为徒。
朱丹溪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要去罗医师家门前恭敬的拜访,从不间断,如此坚持了三个月。才得到罗医师的召唤。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非有恒心者,无法坚持呀。朱丹溪这毅力真非常人所能比的。
朱丹溪在罗知悌处学习了一年多,就回家去了。在家中,四面八方来看病、拜师的人络绎不绝。
朱丹溪写书的态度十分严谨,至67岁时,写了《格致余论》一书。
《格致余论》是丹溪医论的专著,共收医论42篇,充分反映丹溪的学术思想,是丹溪的代表作之一。
至正十八年(年)夏,一代医学宗师朱丹溪与世长辞,终年78岁,葬于义乌东朱之郭头庵。
在医学理论上创立滋阴学说,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结语
/p>
等我写过故事,我长叹了口气。
朱丹溪30岁开始学医,但是却总无比寻常的毅力坚持着。千里寻医拜师,坚持三个月拜访名师。
我扪心自问,我做不到这一点。
如果说你准备学中医,那么你一定要学习朱丹溪的故事。
他能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