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将猛将才将,他才是真正的无敌将军 [复制链接]

1#

天子命我,从之鲜阳,营平守节,屡奏封章,料敌制胜,威谋靡亢,遂克西戎,还师于京,鬼方宾服,冈有不庭,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诗人歌功,乃烈于雅,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阙后。

――节选自《赵充国颂》:杨雄

“百闻不如一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两句至今都为我们所应用的话,诸位可知道是谁说的?对,就是西汉大将军赵充国。

与号称“大汉双臂”的卫青、霍去病相比,赵充国似乎就是个无名小卒,但是论其功勋恐怕不下于卫、霍二人。为什么这么个功勋彪柄的一代大将却落得名不传经传呢?不免令人疑惑!

赵充国图片

当年,扁鹊有三个兄弟,唯扁鹊驰名天下。有好事者问神医扁鹊,“先生医术可称第一乎?”扁鹊道:“我家大哥,病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我家二兄,病发于中而治,故名不出于闾”,“而我号血脉,挣素药,诊肌肤,闲名闻于诸侯”。

正所谓,上医治于未病,中医治于欲病,下医治已病。治国、治军、治家都是这个道理,善于治理的,在病还没发之前就已经化解了;会治的,得病之初就治好了;而一般人,到病重了,才治疗。但是,人就是有这个特点,不是事关生死,不病入膏肓人家救了你的命,你是很难心生感激的。因此,医术最差的扁鹊的名气反而比医术高明的两个哥哥大。

扁鹊采药图

赵充国,应该也是这个道理。很多战争都在事发前被他高超的治军才能消弥于无形了。天下的事都是一个道理,救火的立大功扬大名,而防火的往往不为人所熟知。贪污的养肥了,来个反腐个个拍手称快,而没贪之时就进行思想教育却不受重视,难道不可悲吗?

好了,言归正传,说说这个大将军赵充国吧!

不战而屈人之兵――车骑将军赵充国

风卷尘沙起,刀剑穿梭急。白头将军平西羌,正气贯今古。

屯田为戍边,秋灯照夜雨。只有将军真无敌,万里任传说。

―――调寄《卜算子.咏赵充国》

赵充国屯田养兵

01.简介

赵充国者,字翁孙,甘肃天水人,少有勇力,兼有智谋。汉武帝时与李广利就曾出兵匃奴,以人的敢死队,大破凶奴,汉武帝对敢死队长大加赞赏,自此名场一时。纵观他的一生可谓屡战不败,直到汉昭帝、汉宣帝时,仍活跃于战场。甘露二年,赵充国去世,享年86岁。谥号“壮”。为麒麟阁11功臣之一,武庙72将之一。

02.治羌

赵老将军,还是个擅长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名将。刘宣帝刘询时,羌人入侵汉朝疆土,刘询问策于诸将,时年76岁的老将军挺身而出。帝问:要多少人马?答:百闻不如一见,当先察敌情再决定人马。“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由此而来。

当时,名游牧民族匃奴、乌孙、羌戎并存,关系错综复杂,而赵充国善于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他恩威并施、分化瓦解,可谓花了最少的钱,干了最多的事。

以狄制狄,绝对是高招。既不一味妥协失了大国尊严,又不因为过于强硬导致己方巨大的损失,让各夷狄抱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世借鉴吗?

兵出西羌

76岁已是满头白发,仍领军大破西羌,事情大致如此:行军途中,老将军步步为营,搞得一路想偷袭的羌人无机可乘。

驻军后,高门壁垒,面对再三挑衅的羌族军队视而不见。别人在外面跳脚骂阵,他老人家报酒桌子搬到城头上,只与左右饮酒闲谈。气得羌军差点吐血。

手下有气盛的年轻将领不解,老将军说:“羌人人马虽多,都是各部族纠结而来,其心不一,怠而战之,一举可成。”。后来,又派人佯装与当中一些部族首领交好,并扬言胁从不问,只计首恶。果然,很快羌军内部闹翻了,很多人私下纷纷向汉朝投诚了。少数顽固分子,不过草芥之患,只花了很少功夫就收拾了。

03.屯田

汉宣帝刘询再三催促老将军用兵,想彻底荡平叛乱。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刘询是好心办坏事了,他急于派出兵力来,没想到却把已经准备归降的、观望局势的羌人又逼反了,局势又开始恶化了。

平羌图

赵充国连发三封书信,苦心诣旨地劝服汉宣帝,刘询本是明君,终于明白了赵充国的策略,从此,放手让他干。

赵充国铸剑为犁,第一次采取了边关屯田养兵的策略,可谓深谋远虑,多为后世学习。大家想想近代我军延安养兵的方法,无疑是参照了当年赵充国的方法。

并上书朝庭,屯田的重要性,提出了“屯田得十二利,出兵失十二利”,刘询深以为然。

不久,羌族内部就自己打起来了,狗咬狗一嘴毛啊。而这一切,都在赵充国意料之内。

两年后,赵充国凯旋而归,回师长安。刘询大加褒奖,问之,若当初孤不干预将军,如何?笑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主急于平乱,反而拖延了时间。刘询只唏嘘,由是,更敬重赵充国。

赵充国墓

04.归天

晚年,赵老将军多次请辞归田,帝怜其年老,优加抚恤。但凡朝庭大事相召,老将军对“四夷”问题总是令朝庭称道,对于治军之道,亦颇具建树。

甘露二年(公园前52年)老将军去世,年86岁。死后上至帝王下至三尺儿童都无尽缅怀,大文豪汉赋名家杨雄更是立文以祭功勋。(此文至今仍刻在赵充国陵园里。就是开篇那首)

赵充国陵园:位于甘肃清水县李崖

与卫青、霍去病比,其实赵老将军的功劳一点不比他们差,甚至要高。虽然在民间他的名字不算响亮,但是我各代军事家的心里和我这样的历史迷中,可谓光照千秋啊!

连伟大的开国领袖也盛赞有加,后人把他比作唐之李靖、薛仁贵,汉之卫青、霍去病,可谓当之无愧。

也许他还会寂寂无名下去,但是有句话咋说的:天空我已经飞过了,并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文:散仙陆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