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精湛医术救死扶伤用爱赢得荣誉山西新闻 [复制链接]

1#
哪里看白癜风专业 http://www.csjkc.com/

年11月25日,多哥共和国卫生部举办中国援外医疗队换届迎送仪式暨表彰大会。多哥卫生部秘书长DrAWOUSSISossinou(阿乌希博士)代表卫生部长对中国第22批援多哥医疗队两年来的医疗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衷心感谢,对中国医疗队队员予以表彰。近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来自长医院受表彰的队员张琴、赵萍、王锋进行了深度专访,倾听她们讲述医疗队的援非故事。

张琴留下支带不走的中国医疗队

张琴是长医院中医科医师,山西省针灸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第22批援多哥洛美点医疗队针灸科医师、医疗队队委兼职总会计。年11月25日,多哥共和国卫生部为表彰张琴在医疗工作中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特颁发特殊贡献奖荣誉证书。

“被选中的我,难免有对家人的不舍,可接受这次任务心底是光荣而激动的。”张琴笑着回忆:“远赴千万里之外,带着国家的外交政治使命,带着祖国亲人的嘱托,年轻的我心中充满荣耀。”就这样肩负责任与使命,年9月28日,张琴踏上了属于她的非洲之旅。

张琴向山西晚报记者透露,初到多哥首都洛美并非一帆风顺,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一是语言,医院的官方语言是法语。下班看书,上班交流,是医生学法语的主要方式。二是陈旧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医院并没有过多的收入,经过沟通和努力,针灸科完善了管理和收费的相关制度,增加办公和医疗设施,医院大大改善了医疗环境,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三是生活环境,多哥政局不稳,不间断游行给出行和采购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但大家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每周固定时间去菜场采购;四是非洲国家缺医少药,中资企业职工时常生病,医疗队会定期去贫困地区义诊捐药、去中资企业举办健康讲座。这些义务的宣传和治疗给当地的百姓和中资机构带来了很大帮助。

张琴说:“我是中医硕士、针灸科医师,中国针灸在这个国家知名度很高。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痛患者会慕名来这里做治疗。现在,多哥的一些高官、使馆的参赞及其他国家使馆的人员和家属已经是针灸科的老朋友了。中国针灸得到了他们的特别认可。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痛苦,挽救他们的生命,并且对待患者不分国界、民族、性别、职业与地位。”

“医院最忙的科室之一,早上六点就开始有病人,我会先询问病人的情况,再讲解治疗方案,针刺、拔罐、ATP灯治疗、电针、药物封闭等一一安排并示教操作。通过教学把中国的技术教给当地医生,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真正做到传、帮、带。”张琴说。

张琴身体力行地实践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中国医疗队”这个美好愿望。针灸技术的扎根发芽也保证了多哥华人面瘫、带状疱疹、颈腰椎病等针灸科擅长的疾病,不需回国治疗。在历代中医人的努力下,针灸在这片非洲大地上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当山西晚报记者问及这两年在援非生活有什么感想时,张琴颇有感触:“80后的我,从小就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未经历饥饿、困苦,援外工作让我成长了许多,当每天早上上班到科室,候诊区的病人们高兴地向我问好,当康复的病人感激地拉着我的手时,我为自己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而自豪。”

“踏出国门,远赴非洲,行医救人,就是我感觉最有意义的事,这让我的人生很精彩。援外生活让我感恩,感恩自己来自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我们的国家稳定、安全、团结、文明。作为一名党员,我热爱共产党,深爱我们的祖国,‘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更时刻激励着我前行。愿中非医疗合作越来越好,愿中非友谊之花撒遍非洲大地!”

王锋一再得到受援院方的挽留为祖国争得荣誉

来自长医院的王锋是我省第22批援非医疗队的内科医生,被多哥共和国卫生部授予“杰出贡献奖”。11月27日,多哥共和国卡拉地区—医院院长布卢菲·曼扎马·埃索为其颁发荣誉证书。

在王锋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卡拉市位于多哥北方,远离首都洛美,周围山丘林立,水资源匮乏,有的村落还延续着原始部落的生存习惯,经济文化落后。但是热情善良的卡拉人却是我们的好朋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的健康牵动着每一个中国援外医生的心!”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就写出了中国援外医生与非洲人民的兄弟情。

经过两年的非洲生活,王锋向山西晚报记者讲述起这段日子时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卡拉:“首先,卡拉人民的温饱很成问题,朝不保夕的饮食习惯导致每天接诊最多的就是胃部不适,很多人有食管炎和消化道溃疡,胃癌也大都是晚期多处转移的患者。而且卡拉地区土地贫瘠,蔬菜水果全赖进口和外地输入,当地人饮食以玉米和木薯为主,会放树叶、辣椒及鱼干熬煮酱汁,因此常常导致便秘,产生痔疮。”

热带草原气候就意味着在卡拉只有夏天,房子以满足遮阳通风防潮为主,密闭性不强,蚊虫肆虐。在国内少见的疟疾,在这里却见到了大批比教科书上的情况还复杂的疟疾患者,发热、寒战、头疼、乏力、贫血、腹泻、昏迷等多种症状,有时医生也会反复感染疟疾。当被冷热寒战、腹泻头疼折磨的时候,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援外医疗的重要性。

尽管环境如此恶劣,工作如此辛苦,王锋的脸上却始终带着微笑:“卡拉不富裕,却有一群快乐的卡拉人,你越融入卡拉的生活,就会越热爱这群好朋友。援非医疗队45年不间断的坚守,换来了卡拉人民的尊重,近半个世纪的友谊建立在‘白衣外交’之上。”

“我作为一名援外医生,这段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无上财富。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受援国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做跨越国界的医疗战士是我一直以来的信仰追求。能受到卡拉地区—医院表彰,一再得到受援院方的挽留,为祖国争得荣誉,进一步巩固中多友谊,圆满完成援外任务也是我一生的骄傲。”王锋说道。

赵萍把祖国的医学国粹带向世界

赵萍是长医院医生,中国援多哥第22批医疗队卡拉分队针灸科医生。

“我来到多哥卡拉—医院工作后,在原来针灸、艾灸、电针、拔火罐、理疗这些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项目,比如走罐、闪罐、小儿推拿、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穴位注射,并且指导当地康复治疗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这些新增项目对非洲人民的健康现状很有针对性。”赵萍说,“我援非两年来,深知医疗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援非医疗队是我国对外医学交流的特殊窗口,是在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把祖国的医学国粹带向全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多哥期间,赵萍以来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为主,辅以随行的家属和朋友或回访配合进行问卷调查,总结针灸在非洲治病的病种,也借此了解多哥卡拉地区患者对中医针灸的认识及未来使用中医针灸来治疗疾病的可能意向与原因,并了解被调查的患者个人的一些动态情况。

作为一名针灸医师,赵萍不断加强学习,认真指导每一位愿意来学习的医护人员,教他们学习小儿推拿;指导他们为患者做康复训练;针对该地的脑瘫患儿多,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援非医疗队员,对于在多哥工作两年的我来说,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为受到受援国人民的尊重感到非常自豪,到达了我美好梦想的制高点。”赵萍说。

近年来,我国的中医针灸在国外逐渐受到重视,针灸市场日益壮大,自从我国开始派医疗队到多哥来,中医针灸就慢慢被多哥人民所接受,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传统医学越来越被主流医学界所认可。正是因为有了赵萍、张琴这样的医生,才让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壮大,走出国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长医院一批又一批带着技术和希望赴非又满载荣誉而归的医疗队员,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架起了中非友好来往的桥梁,守护着非洲人民的健康,也展示着中国气度与中国力量。

山西晚报记者张文举实习生程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