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恒心得见有恒善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真棒 http://www.pfzhiliao.com/tslf/m/

鲁迅先生是一位有恒心、有恒志、有恒善的人。这该是不容否定的。

以现存的《鲁迅日记》见证,持之以恒23年又5个月的工整记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至于说写到病逝的前一天,还留下“十八日,星期。”七个字符,则是让人深为感动的。没有超人的意志和毅力,这样的作为是难以为继的。

鲁迅先生何以能够如是而做到的呢?这就不能不追根溯源到鲁迅先生的祖父周介孚所写的《恒训》一文。这篇《恒训》是科场案发后周介孚于年在杭州监狱里写下的,旨在通过周家由大族而走向衰亡的发展过程和自己一生的经历,总结人生的经验教训,以警戒后人。年,正在江南陆师学堂读书的青年鲁迅亲手抄录了一份加以珍藏,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祖父所写的这份家训的重视。观这份家训并鲁迅先生一生,我以为,鲁迅先生是比较笃定地实践了这份《恒训》的精神真谛的,用今天的俗话讲,鲁迅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理性地讲则是服从真理的召唤,努力实践了真理。

《恒训》的开篇题记是:“有恒心,有恒业,有恒产。有恒心得见有恒善,圣之基。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持恒能久视此训辞。——光绪二十五年岁次己亥元月十八日介孚手书”

“有恒心,有恒业,有恒产”,该是人生社会或社会人生的一个基本存在逻辑。一般讲,则是“有长久不变的打算,有基本稳定的职业,有比较固定的资产”,此为现实状态的逻辑;潜在的逻辑规律则是有恒心才能实现有恒业,有恒业才能实现有恒产。无论显在还是潜在,鲁迅先生都是做到了这“三有”——一生忠诚于“提倡文艺运动”是为“有恒心”;在教育部“为京官”十四年,做教授为过渡,上海十年作家生涯,均可谓“有恒业”,其中的实质还是“文艺运动”的一生;“有恒产”则是北京八道湾的宅院,阜成门外宫门口西三条的宅院和上海的寓所。这都是鲁迅先生完成的“三有”现实。然而,最大的现实则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鲁迅全集》这部光辉灿烂的“恒产”,为后人所享受不尽。如是思想文化资源的“恒产”,则是鲁迅先生的祖父介孚公生前所不可能想象到的。

“有恒心得见有恒善,圣之基。”这该是此“题记”的核心所在。“恒善”,一般解释为“长久的好处”,我却以为其深意该是“善始善终”的行为,“笃定不变”的作为,否则,“圣之基”解释为“学问和技能获得极高成就的基础”就不能成立了。完整的逻辑则是:有恒心,才能有善始善终的笃定不变的扎实作为,才能“得见”即实现“学问和技能的极高成就”,故而,“恒心”乃是“圣之基”。鲁迅先生的一生,最是“不忘初心”的一生,始终在“提倡文艺运动”中“我以我血荐轩辕”。如是,也是其祖父介孚公生前所不能想象的。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其中的“巫医”即巫师、医师,代指有专门技能的人。人没有恒心,是做不了医术精湛的医师的,这是铁律,无论古今都是如此。但“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师”就非常趣味了——没有恒心,连“装神弄鬼”都做不好,还能成就什么?想想鲁迅先生,仅是上海十年,就创造出了杂文的“鲁迅体”,不是“恒心”的结果?非恒心何以能够成就?

“持恒能久视此训辞。”其意味则是,持久地保持自己的恒心,要经常阅读思考这样的训辞。其实,《恒训》的旨趣就在于“平日训戒”。青年鲁迅的亲笔抄录这个《恒训》,该是刻骨铭心的。至于是否有所忘却其中的有些内容,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鲁迅所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祖父介孚公所生活的年代,但内中的精髓是为鲁迅所确切地实践的了。

掩卷而思,“训辞”的富有效力在于“意志”,有多少人倒在了“意志”之下啊?仅此,鲁迅先生就是值得我们倾心崇拜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