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州三大中医世家代代有传承,家家传良言, [复制链接]

1#

晚清民初,北京四九城中大大小小遍布着多个中药铺。这一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而两千公里以外,与北京南北遥遥相对的广州却成为中医世家的崛起之地。二十二个中医世家在广州扎根驻足。每一个中医世家都有延续至少三代以上的中医经验,都有各自的看家本领,“独门绝技”。其中,尤以古家、甄家、钟家最为突出。几代人,上百年,他们分别在广州的中医界演绎着各自的家族传奇。

老北京一家上档次的中医馆

古家——上承唐尧济世风范,下延医者医术仁心

至今在广州西关的大街小巷,还有人时常提起“叮当先生”的传奇。叮当先生并非拉着发出“叮当”铃声的人力车夫,而是一位有名的中医。因为他每次出诊习惯乘坐有“叮当”铃声的人力车,而那种清脆悦耳的叮当声传遍大街小巷,因此,他有了“叮当先生”的称呼。“叮当先生”有一个令人敬佩的名字——古绍尧,继承上古唐尧的济世风范。父亲古锦华、母亲郑氏均曾设馆行医。作为中医世家古氏家族的承继人,古绍尧一生都在践行行医为善的人生理想。

晚清广州西关一条街

古绍尧在治疗白喉与麻疹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妙方。在今天看来,这两种病已微不足道。而在当年,病人对它们的恐慌不亚于现在的癌症。一旦让这两种病缠上,病人十之七八难逃死神之手。古绍尧对痘疹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他发现痘疹的出现有很多原因,病症多端,辨认困难,但通过耳冷、尸冷、中指冷、耳后有红丝还是可以辨别的。一旦辨别出来,就可以对症下药。当年,很多痘疹患者就是在古绍尧的手上治疗,痊愈,活了下来。之后,古绍尧专门编写《痘疹学讲义》一书,在书中对痘疹做出简介、辨认与治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

古绍尧

对于白喉的治疗,古绍尧更为拿手。很多老人曾回忆过“当年,白喉很厉害,很可怕,就像现在的绝症一样。”古绍尧对于白喉的治愈率很高,从而找他看这种病的人很多。但药方很特殊,其中一味药需要人的指甲与脚甲。由于病人多,药材少。古绍尧不得不在街上贴出这样一条醒目的广告:专门收购人指甲,二两白银一两指甲。当时,白银二两足够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开支。古绍尧将收购来的指甲煅灰煎药,用以医治白喉。据老人讲,此药非常灵验。

张之洞的长指甲

古绍尧遂研制出“喉症散”“疳积散”“透毒散”。对于穷人,纵使高价收购来的药材,古绍尧还是非常慷慨地施医赠药。不仅如此,他还在自己的诊所门前安置了茶缸、竹帽,一为病人赠茶解渴,二为病人赠帽遮阳。当时,一顶遮阳帽是一角,而一名黄包车车夫一天也只挣一角到一角五分钱。

洋车夫

然而,当日军的铁骑踏上广州后,古绍尧看到祖国大好河山落入敌人之手,那颗医者仁心变得终日郁郁寡欢。遗憾的是,他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年,眼看着胜利在望,他却永远地闭上了眼。

古绍尧走了!而他的医德医术留下来了。六女儿古淑庄尽得父亲真传,在治疗儿科麻疹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她收下了十几个干儿子干女儿。这些都曾是从她手中起死回生的病人。六七十年代,曾有一对夫妇抱着自己的孩子千里迢迢来找古淑庄救命。夫妇前面的三个孩子都因麻疹而死。现在,第四个孩子也患上了。他们不敢在当地治了。经过打听,他们获知古淑庄治疗麻疹很有效。最终,古淑庄保住了这个孩子的命。夫妇为感恩,让儿子认古淑庄为干妈。亲妈给了他第一次生命,干妈给了他第二次。就这样,古淑庄相继认下了十多个干儿子干女儿。

古淑庄与儿子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摆脱疾病,古淑庄将家族秘方捐给了国家。在一次给病人诊治中,古淑庄患上中风,之后忘记了很多事情。但她对自己的父亲古绍尧回忆得很清楚,并经常说道:做中医很辛苦,但我不怕苦,我中意做中医。古淑庄的二姐古瑞卿,四姐古玉清也都是中医。如今,古家,这个中医世家的余脉正在开枝散叶。

钟家——医者不慕名与利,医药无分贵与贱

在临终前,有两件事让他告慰:一是,行医70多年,从未出现医疗事故,二是,不仅将十六个孩子抚养长大,还个个成才。年,他以96岁高龄驾鹤西去。他叫钟玉池,从小跟随祖父钟炳乾和父亲钟仁珊学习中医。年,十岁的钟玉池参加广州市中医资格考试,并成功取得中医执照。之后,他开馆行医。在他的眼里,病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医者要看淡功名利禄,治病救人是最大的责任。

钟玉池

钟玉池成家后,教育孩子要“仰上对得住天,俯下对得住民”。曾有贼人因钟玉池不在家,告诉其家人“有高官将要到此,一定要回避”。贼人意图趁机“封屋抢劫”,不料钟玉池从外面赶来,识破贼人伎俩。此事之后,钟玉池告诉家人“我本是医师,在这里,任何地位、身份的人请我诊治,都应一视同仁,不分彼此,哪怕高官厚禄者。”

当他从中医古籍上发现指甲灰能治疗咽喉肿痛时,为了能省下钱,他的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一直留着10厘米长的指甲,为了保证卫生,他需要每天都用酒精长指甲消毒。事后验证,效果确实不错,只是太费指甲。

钟玉池所开处方

对于行医,钟玉池讲究谨慎小心,绝不开大处方。他所开出的处方字体认真、工整,绝不像现在有些医生刻意“画符”。后来,钟玉池的儿子钟仲贤一直以父亲为榜样。他常对病人说“药无分贵贱,验者是灵丹”。为病人开药,他讲究以精湛的医术配合简、易、廉、效的用药原则。这样不仅救了不少病人,还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钟仲贤也曾灵活运用父亲钟玉池所创的“小青武方”治疗久热不退,并取得不错的疗效。

钟玉池之子钟仲贤

钟仲贤曾讲过中医不仅能医病还能医心。曾有一位年轻的女病人,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能靠轮椅代步,为此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当女子找到钟仲贤时,他以张海迪的例子来开导女子,让其发挥自己的所长。神奇的是,女子在心理疏导与药物治疗后,渐渐战胜心魔,不再依赖轮椅,慢慢站了起来。还有一位病人因长期发低烧,整天忧心忡忡,钟仲贤接诊后告诉他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以此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并告诉他“我只能医你三分,而其余则由你自己去医”。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此人低热消除,精神恢复,食欲大振。在钟仲贤看来,此症为“阴虚内热”乃“七情”所伤。

钟氏家族后人

钟仲贤兄妹十六人,对于是否学医,父亲钟玉池持开放的观点。他曾对十六个子女说道“学什么无所谓,只要不学坏,当然能做成事情更好,对于是否一定学医,一切听从自己的内心。”父亲也一再强调:“以后不要掉我的面子,你们十六人一定要团结,千万不要在社会上犯事”。十六个孩子虽然从事不同职业,但都始终把父亲的话谨记在心。

甄家——一家四代皆从医,中医世家续余脉

作为中医世家,甄家的发起源于家中的女人。甄家原本只做医药生意,对于诊断治病并不熟悉。自从甄家的公子甄显松娶了一位名叫李瑞琴的女子后,才逐渐接触中医。李瑞琴从娘家把医术带到甄家,尤以治跌打、骨折外伤最为拿手。当时虽然算不上专业,但乡下亲朋好友都来找李瑞琴治病。丈夫甄显松有时帮助妻子,时间一长,也学到一些。但此时,甄家并没有开诊所,还算不上真正的内行。

晚清大夫给病人号脉

直到他们的儿子甄梦初长大后,将甄家带上了专业的从医之路。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甚至帮助母亲为病人治病,母亲也有意对他言传身教,因此,甄梦初从小就打下了一定的中医基础。之后,甄梦初进入广东中医专门学校学习中医。由于学习勤奋,中医底子厚,有实践经验,甄梦初还没有毕业,医院的主治医生。等到毕业后,甄梦初的梦想是开医馆治病救人。但由于囊中羞涩,又不得不作罢。见到丈夫愁眉不展,妻子张贵善站了出来!

甄梦初与妻子张贵善和孩子们

张贵善出生于大家族。父亲曾为清朝驻广州的旗人,后经商致富,被称为张百万。当时,张家的店面遍布西门口一带。张家不缺钱,而姑爷正缺钱。当张贵善将丈夫的难处向娘家人说了之后,娘家人没有半点犹豫,全力支持。自己的医德医术加上妻子的金钱支持,甄梦初的梦想不仅顺利实现,还相继在香港、澳门各开了一个医馆。甄梦初年纪轻轻就声名远播。

当日军踏上广东后,甄梦初不得不转移至韶关。在那里,他继续开设医馆。从外地而来的大量生病的难民拥挤到他的医馆治病。甄梦初对于这些病人,没钱的不要钱,有钱的少收钱。当时国民党的很多高官和一些戴着手铐脚镣的所谓“政治犯”也前来让他治病。他从不过问政治,只求尽到医生的责任。

甄梦初与儿子

当全家人逃到仁化后,家里非常贫困。甄梦初需要亲自上山砍柴。日本投降后,他回到大本营广州。不曾料,广州出现很多肺结核患者。这种有一定的传染性,而当时的百姓又没有好的防护措施,因此,很多人得了这种病。当时,肺结核可以说是不治之症,得了这种病,只能等死。为此,甄梦初专门配制出夷中草药为主的“铁破汤”,价格低且疗效好。这让很多濒临死亡边缘线上的人找到了生的希望。

很多人以为甄梦初最拿手的是家传治疗跌打损伤与正骨。事实上,甄梦初最擅长的是妇儿科杂症。

甄梦初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荣誉称号

针对不同的病种,甄梦初用不同的汤头。其中,他曾用“穿海汤”救治了很多患有痹症的病人。而他病倒的那一刻还在为病人诊治。那是年,82岁的甄梦初正在为病人诊治,突然病倒。到医院检查后,确定为肺癌。仅仅8个月,甄梦初与世长辞。

甄驾夷(甄梦初长子)与夫人

之后,甄梦初的儿子甄驾夷继承父亲衣钵继续行医为善。甄驾夷也曾因劳累过度,病倒在诊所。幸运的是,身体并无大碍。甄梦初最疼爱的孙女甄仲然也没有辜负爷爷的疼爱,将中医学发扬传承。孙女婿张忠德也曾在爷爷甄梦初的言传身教下学习两年,现在已是医学教授。一家四代,铸就医学世家。

甄梦初孙女甄仲然与丈夫张忠德

为中医者,当不慕名利,秉持良心,与世无争,决不奉承,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分彼此,方为中医之大者。广州三大中医世家,历经几代人,秉承医者仁心,发扬医德医术,一直践行医之大者的风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