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都被韩非骗了扁鹊见蔡桓公根本就 [复制链接]

1#
记得在以前的初中课本里,有一篇文言文,叫做《扁鹊见蔡桓公》,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对于蔡桓公只给学生解释说是蔡国的国君。因为当时课本上就是这样说的,并没有其他的解释。后来才知道,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蔡桓公这个人,只有一个叫蔡桓侯的出现过。当时也没有当作一回事,也没有想着去把这件事弄明白。今天恰好读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脑海中又忽然浮现出这个问题,便决心把它弄弄清楚。《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源自于《韩非子·喻老》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写写下的一篇寓言体散文。文中讲述了蔡桓公在神医扁鹊面前死不承认自己有病,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而死的故事,并由此产生出了一个成语——讳疾忌医。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实在是没法考证,但是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确有“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的记载。扁鹊通过对桓侯之“疾”在腠理、在血脉、在肠胃,最后在骨髓的观察,指出桓侯的病日渐加深的过程。通过“望桓侯而退走”引出“桓侯使人问故”,进而说明了每一次病情的治疗方法和“望桓侯而退走”的原因,最终以“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表示出他对齐桓侯“讳疾忌医”的遗憾。结果,齐桓侯体病而死。司马迁把这件事情写入《史记》,看来他是相信并已经证实了事情是真实存在的。而故事中的扁鹊,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扁鹊本是上古神话中的黄帝时期的一名神医,后来,因为在战国时期的渤海郡鄚(mào)地出现了一位叫秦越人的大医学家,由于他医术高明,兼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所以百姓便用“扁鹊”来称呼他,以表示对他精湛艺术的赞扬和尊重。《扁鹊仓公列传》里记载,扁鹊曾治好过晋国大夫赵简子昏睡五天不醒的病症,作为回报,赵简子赐给扁鹊四万亩田地。此事在《赵世家》里也有同样的记载。扁鹊还治好了虢国太子的尸厥症,把已经“死掉”的虢国太子起死回生。用不着再多举例,直到现在,扁鹊在人们的认识中都是一位了不起的神医。扁鹊是一个行走的神医,他给人看病不是在“医院”,也没有固定的“诊所”,他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有时也去其他的国家(这极有可能就是“行医”一词的由来)。然而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那句“在赵者名扁鹊”,或许会让人产生些许疑惑,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扁鹊只有在赵国行医的时候人们才叫他为扁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河北一些地方,有着这样一个传说:扁鹊曾在蓬鹊山跟着他的老师长桑君学医,蓬鹊山其实是蓬山和鹊山的合称。长桑君把他的医术禁方都传给了扁鹊,使他学到了高超的医术。在治好了赵简子的病症之后,赵简子赐给扁鹊四万亩田地,这四万亩田地就是在蓬鹊山周围。在蓬鹊山的山顶,扁鹊所居住的洞府上面,经常有一种天然石鹊在那里翩翩欲飞,同时还有很多神奇的石人形象出现。赵国的人把扁鹊(当时叫秦越人)视为吉祥的喜鹊,所以称他为“扁鹊”。由此看来,“扁鹊”一名,实际上就是赵国人把黄帝时的神医扁鹊和蓬鹊山石鹊的有意结合,这样更加凸显出扁鹊艺术的“神”字来。现在普遍认为,《扁鹊见蔡桓公》中的蔡桓公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他其实就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田齐的齐桓侯,而非春秋时的齐桓公,也不是史上出现过却少见于经传的那个蔡桓侯。因为扁鹊所生活的时代,距春秋霸主齐桓公约二百多年,距蔡桓侯则更远,约近三百年。韩非不可能不知道他们之间历史时代的差距,可是为什么他的这篇文章里又出现了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蔡桓公”呢?由于没有这方面的史书记载,不得而知,这也算是历史上的一桩悬疑吧。欢迎留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