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向,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
——题记·摘自唐代《大医精诚》
两次获得武警部队“优秀专业人才奖”,享受“特殊岗位津贴”,小针刀针灸脉络理疗术和推拿正骨疗法在官兵中享有盛名,王磊,医院一名医术精湛的中医,办公室墙壁满满的七十多面锦旗和那一沓沓来自四面八方的感谢信无声地诉说着他的故事——
大医之道,妙手仁术。入伍15年,王磊治好了万余名患者——
“病人被病魔折磨得走投无路时才来找我,我有责任为他们精心治疗”
回到众多荣誉的起点,是一段令王磊刻骨铭心的回忆——
年初冬一个下着鹅毛大雪的深夜,几个哈萨克族牧民敲开了新疆昌吉州王磊家的门,一位妇女眼泪潸潸地哭着:“医生啊,求你了,医院都不肯收。”一位患胃病长达30多年的老汉,最近病情突然加重,有半个多月粒米未进,已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医院看到这种情形,都拒绝接收。眼瞅着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中,好心人向老汉的儿女建议,送到王磊的爷爷,当地知名的王老中医这儿瞧瞧,兴许能出现奇迹。
可是前两天,爷爷因故回了山东老家,无奈之下,牧民们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透过鹅毛大雪,看着患者绝望无助的眼神和黑暗中模糊远去的身影,一种束手无策的内疚感深深揪紧了8岁开始随爷爷学医的王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中医学懂学好精通,救死扶伤,绝不让患者失望的背影再现眼前!那一年,他12岁。
此后,爷爷的一句话造就了他非凡的本领:“只有无数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才能成就你不凡的医术。”靠着在二胡弦丝上练诊脉,手指上磨出的血泡、练出的老茧,王磊能根据患者病症的不同,准确辨别患者患病的脉象;靠着用75公分的长针轻松穿透张报纸的“手功”,他在病患人中、百汇、足三里等周身穴位施以针灸,做到“针到病除”。
一叶见春秋,年王磊特招入伍。在之后15年的军旅生涯中,就算病患再复杂,治疗难度再大,为了不让儿时暗定的决心落空,王磊总是凭着自己精湛的医术挺身相救。
武警部队退休女干部王雪莹,患有30多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无法正常行走。一家医院,都给她的病腿判了“死刑”,说已经错过了治疗时机。这对于原本期望康复的王阿姨来说,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就这么半残了,我真是死的心都有了。”
终于有一天,绝望的王阿姨听说了王磊的名字。
“王医生,救救我的腿吧!”
“难度太大,还是不要接了吧。”王阿姨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时间长、治疗杂、用药多,有人好心相劝。
可王磊却说:“病人再被病魔折磨得走投无路时才来找我,谁推我也不能推,谁不治我也要努力给治!”
针对王阿姨的病情特点,王磊采取内服外针、外敷膏药的疗法,熬制祖传追风透骨汤供定期服用,对关节患处施以针灸火针和中医骨伤针刀游离疗法。想不到的是,王阿姨的病情一天天见好,5个多月后,患处完全康复,至今再也没有复发过。退休后,她不但行走自如,还参加了社区里的老年舞蹈团,夕阳生活过得有滋有味。15年来,与王阿姨类似的病人不胜枚举,王磊用他的妙手仁术,让上万名病人带着愁容而来,满怀笑意而去。
大医之道,仁爱无私。入伍15年,王磊千方百计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我不光要治好病人的病,也要帮贫困患者减轻家庭负担”
王磊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五代行医,传下来很多行之有效的“传世药方”。有人曾劝王磊:“何不坐地起价,利用药方大赚一笔?”世家的底蕴岂容玷污?蝇头小利的诱惑换来的是王磊的断然拒绝。
王磊对患者始终坚持因病施治,别人爱开高价中药,他坚持用乡间药草;别人诊病多靠抽血化验,他靠“多问一句”。入伍十五年来,王磊常常见到一些贫困的患者,把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数了又数。他常说:“这些病人被病痛折磨,加之生活贫困,向我求医时多已万般无奈。作为一名医生,特别是一名军医,我更应为他们精心治疗,不光要治好他们的病,还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年,武警新疆总队五支队维吾尔族战士买买提江,在训练中不慎受伤,双膝关节严重脱臼错位。医院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他的伤情不仅不见好转,庞大的治疗费用更是让这个并不富裕的维吾尔族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买买提江的父母整天以泪洗面,让街坊邻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决不能让伤者的家庭背上医疗包袱”。得知此事后,王磊将医院,用他的祖传密制膏药敷在买买提江的患处,定期辅以针灸理疗。为了帮助买买提江一家节省医药费,王磊每个周末都骑着自行车到乌鲁木齐市郊区的山上寻找草药,常常耽误自己的休息时间。一个多月后,奇迹出现了,买买提江的膝关节不仅消了肿,严重受损的韧带和软组织也恢复正常。整个治疗下来,除去部队医保,没花买买提江一分钱,他的父母逢人就说:“没有武警军医,就没有我儿子的康复,更没有我一家的幸福,王磊医生,亚克西!”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前来看病就医的患者,都对王磊医生的大爱无私,交口称赞。“当医生的,要琢磨怎么让病人少花钱也能治好病。”这个承诺,王磊对病人一直坚守到现在。
大医之道,风清气正。入伍15年,王磊不收红包、不搞炒作——
“我不做贪财图利的人,那样不配做医生,更不配当军人”
“达瓦利绪(同志),好人!”超着一口俄中混合的普通话,来自莫斯科的弗拉基米尔老人摸着自己康复的腰椎,拍着王磊的肩膀,不停地朝笔者竖大拇指。
弗拉基米尔曾经是一名从莫斯科直飞北京航班上的飞行员,长期久坐的工作状态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听了中国朋友的介绍,才找到了武警总部门诊部,找到了王磊军医。没想到只半个月功夫,就连欧洲最医院都无能为力的老腰病,居然神奇地康复了。他的翻译告诉王磊:“老弗的儿子在中国开公司,他说要让儿子赠给你一笔钱,然后再想办法帮你在电视上打广告,宣传宣传。”对于外国友人的好意,王磊善意地拒绝了,他对翻译说:“我治病救人,绝不贪财图利,那样的话根本不配做医生,更不配当军人。请你把我的话转达给弗拉基米尔先生。”弗拉基米尔老人听到后,对眼前这个笑容憨厚的中国人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国医生,中国军人,好样的!”
其实,这样的镜头,不止一次出现在王磊十五年的军旅从医路上。谈到王磊的好口碑,大家都说他的秘诀,就在他坚持了十五年的两大原则中——一是绝对不收患者或是家属的红包;二是绝对不贪图名利炒作自己。
来自辽宁大连的王大妈,给笔者讲了一个关于“红包”的故事:
“我老伴老刘患上了中央型重度腰椎间盘突出,十多年来行动不便,痛苦不堪。王磊医生利用祖传脉冲针和手法正骨复位疗法,辅以外敷自制膏药,40多天的治疗下来,我老伴就基本痊愈,行走自如。临回老家之前,老刘夫妻俩找到王磊,硬往他怀里塞装有一万块钱的信封。王磊坚决不收,见老夫妻俩都快下跪了,他才暂且收下。等送老刘夫妻俩上火车时,王磊悄悄地把信封原封不动地放进老刘手中,并解释说,‘大叔,您健康幸福就是我最大的财富,那一万块钱我决不能收,收了就对不起医生的称呼,配不上这身军装了。’王医生真是难得的好医生,我和老伴当时又感动又激动,哭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对于当时实在推辞不掉的红包,王磊只好转交别人代为退还。但是,这种“公开”从来不是为了图表扬、求虚名。
一次,一位病愈的患者把一个红包塞给王磊,转身拔腿就跑。私下联系不到这位患者的王磊,把红包交到门诊部机关。没想到协理员知道此事后,想好好宣扬一下王磊的廉洁事迹,又是照相,又是给上级写材料汇报,还想往媒体上发一发。从此,王磊再也没有请组织帮忙退红包,而总是把红包交给护理员朱佳伟,让他找机会悄悄地退给病人家属。
朱佳伟告诉笔者:“这两年,王医生委托我退的红包有多少,我数也数不清。王医生退红包绝对真诚,不是作秀。”难怪,患者们都说:“要说王医生没收过病人一个红包,我们信!”
“我的行医之道,首先要对得起这身白大褂,还要对得起一身戎装。”这是王磊常说的一句话。他入伍十五年不收一个红包,用矢志不渝的执着,坚守着身为一个医者、一名军人道德操守的高地。
采访末了,记者走进王磊的宿舍: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各种中医类书籍摆满了书桌、床头。一个被磨得发亮的医药箱里,装着十五年来为基层官兵、地方百姓看病所写下的行医心得……墙上,一幅书法格外引人注目:“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