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术高超,却被女儿光环湮没的名医潇湘晨 [复制链接]

1#

说起我国古代的名医,人们普遍会想到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等。在西汉时期,也有一位医术高明,但现在却并不广为人知的医者——淳于意。他出生在临菑(今山东淄博),曾在齐国任太仓长,也就是管理粮仓的小官吏,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太仓公或仓公。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扁鹊仓公列传》,其中的仓公指的就是淳于意。

淳于意年少时就非常喜爱医学,先是拜了“善为古传方”的公孙光为师,由于他勤奋努力,聪明上进,公孙光不仅把所有的古方传授给他,还把他推荐到同郡的名医公乘阳庆处进一步学习。因为淳于意品行俱佳,公乘阳庆又没有能传授自己衣钵的后代,所以就将自己毕生所学悉数传授给了淳于意,包括*帝、扁鹊的脉书,通过观察病人面部颜色来诊病的方法,以及药剂的理论等。经过3年的学习,淳于意完全掌握了老师的医术。

由于淳于意医术精良,赵王、胶西王、济南王等诸侯王都想将他留在身边,专门为自己看病。但淳于意却不愿意,反而周游各地。这招致了诸侯王的怨恨,于是让人编织了罪名控告他。根据西汉初年的律法,淳于意要被押解到都城长安治罪。临行前,淳于意哀叹自己膝下无子,只有5个女儿,在危机的时候帮不上忙。小女儿缇萦听到了很伤心,就跟着父亲到了长安,并上书汉文帝,表示父亲廉平守法,自己愿为官奴,替父赎罪。她的孝心使汉文帝深受感动,不仅免除了淳于意的刑罚,还废除了肉刑,这就是缇萦救父的故事。现代知道淳于意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这个典故,而不是因为他的医术。

免于刑罚之后不久,汉文帝就下诏书询问淳于意学医、治病、授徒的经历,淳于意一一进行了回答,并详细叙述了他对25位患者的诊治情况。对于这些患者,淳于意几乎都仔细地记录下了他们的姓名、性别、职业、籍贯、病状、病名、病因、脉象、治疗、预后等,这些记录在我国医学史上被称为“诊籍”,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医案,和现代的病历也有相似之处。

举例来说,有一则病例淳于意是这样记录的:“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左大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意思是齐国的中大夫患了龋齿病,淳于意就用艾草制品灼烧他的左手阳明脉,又立即为他调制苦参汤,据说这种苦参汤可以清热除湿,祛风杀虫,但方子已经失佚。患者每天用三升苦参汤来漱口,过了五六天,病就好了。淳于意认为患者的病因是因为得了风气,以及张着嘴巴睡觉,吃完东西不漱口。可以看到,淳于意对于龋齿的病因有着正确的认识,认为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所引起的。

除了涉及口腔科外,这25则病例还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在淳于意的行医生涯中,他所接触的患者数量定然不少,但他选择了这些病例来回答汉文帝的诏问,必定是经过缜密的思考的,这25则病例应该是最能代表他的治疗理念、手法与水平的典型案例。

通过这25则“病历”,可以知道淳于意在诊断疾病时运用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在望诊和脉诊方面的技术尤为突出。

在望诊方面,人们可能更熟悉的是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通过初步的外观观察,扁鹊就对蔡桓公的病症做了准确的判断,望诊技术可谓是登峰造极。比起扁鹊,淳于意的望诊技术也毫不逊色,在25则病例中,有3例是他仅凭着观察患者面色,就说出患者的病情发展和病因,并成功救治了一位患者。在脉诊方面,早期的脉诊主要采取的是《*帝内经》记载的“三部九候”法,也称为全身遍诊法。顾名思义就是对患者的头部、上肢、下肢三部,每部分天、地、人三候进行摸脉诊断,在实际应用中多有不便。

淳于意在诊脉时,主要采取“寸口”切脉法,也就是切候手腕附近的动脉。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在他所记录的25例病案中,有20例是以寸口切脉的方式确定患者病情。淳于意所记录的长、弦、大、小、沉、浮、平、鼓、紧、弱、滑、涩、实等20余种脉象,被晋朝的王叔和、明代的李时珍等吸收运用,而寸口切脉法在淳于意之后也得到大部分中医的认可,传承至今。

在治疗手段上,淳于意以药物为主,辅以针灸、冷敷等方法。在他所记录的15例治愈的病例中,有13例以药物为主进行治疗,这些方药包括参汤、火剂汤、药酒、莨菪药、芫花等,运用针灸治愈的病例则有4则。在治疗中,淳于意并不拘泥于某种单一的治疗手段,往往采用综合疗法,并且多有创新。比如治疗龋齿,他就在采用针灸的基础上,让患者用苦参汤漱口;在为菑川王治病时,除了以针刺其足阳明脉,又用冷水敷患者头部,最终使其痊愈。

这25则诊籍也反应了淳于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汉文帝曾问他,给人治病是否能够完全没有失误,淳于意的回答很诚实,说自己也经常会出现差错。他所记录的诊籍也并不全是治愈的病例,对疗效不佳甚至死亡的失败病例,淳于意也如实地进行了记录,而且治疗失败的病例多达10例,占总数的五分之二,这种诚实的品格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淳于意怀着总结成败得失,提高自身医术的目的写下了25则诊籍,这些诊籍不仅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医学发展水平,也凸显了他的医学成就,后人对淳于意的医术有着很高的评价。司马迁将他与扁鹊相提并论,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文中列举在他之前的古代名医时则说:“上古有神农、*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认为汉代的名医唯有淳于意和他的老师公乘阳庆。

[作者陈静系济南中华文化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